2025年10月,娃哈哈的“宗馥莉时代”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
集团官方确认,她已于9月12日辞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所有职务,董事会新任命许思敏为总经理,董事长位置暂时空着。
这距离她2024年7月第一次“逼宫式辞职”刚过一年多,可两次辞职的味道完全不一样。
第一次辞职时,网上认为她是被逼无奈,才选择的辞职。
不过看起来更像是“以退为进”。
在辞职曝出来没多久之后,宗馥莉再次掌权娃哈哈。
但这次是真的退了,连工商信息里的法定代表人还没来得及改,新动作就已经铺开。
宏胜系旗下公司陆续改名,14个省市的经销商都把合作方从娃哈哈换成了宏胜,甚至开通了“娃小宗”的官方账号,首款无糖茶都摆上了货架。
说起来这跟商标有一定关系,她想把387件“娃哈哈”商标转到自己控股的公司,不过都被叫停了,如今只能另起炉灶。
再看宗馥莉的掌权之路,摆在面前的不是鲜花着锦,而是三根紧绷的弦。
品牌归属悬而未决,家族内部暗流涌动,市场竞争节节败退。老臣们怀念宗庆后时代的“家文化”,市场却已转向无糖茶饮和气泡水的新战场。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娃哈哈还在吃AD钙奶和营养快线的老本”。
宗馥莉的困境在2024年7月后集中爆发。
先是逼宫式辞职未果,随后心腹被立案调查,集团任命新总经理。这些信号表明:她正在失去对局面的掌控。
更棘手的是,香港法院阻止了她动用信托基金的请求,员工持股会也对取消分红的方案强烈抵制。
面对困局,宗馥莉选择了一条最激进的路。
她调整元老岗位,砍掉跟不上新标准的经销商等,这一系列操作让人瞠目:这哪是改革,分明是革命。
平心而论,宗馥莉的某些改革确有必要。
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已显疲态,老产品增长乏力。
但她犯了个致命错误——把多方博弈变成了零和游戏。
想当年宗庆后能团结员工、家人等共谋发展,如今宗馥莉却让各方都成了对立面。
快刀斩乱麻的背后:宗馥莉的改革到底带来了什么
这些改革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市场增长。
尽管她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如与泡泡玛特联名的PH9.0苏打水等,但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远未能满足她的预期。
事实上,娃哈哈依然在许多消费者心中是那个“传统”的品牌,尽管宗馥莉不断做出变化,但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度却未能同步提升。
相比之下,国内竞争对手如农夫山泉和元气森林已经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娃哈哈在创新和市场占有率上的迟缓表现,让其难以维持当年的辉煌。
因此,宗馥莉的改革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转型,反而让她的管理能力和决策力度受到了更大的质疑。
她不仅面临着来自家族内部的反对,还需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单纯的“刀”下改革,而在于如何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
个人看来,最可惜的是宗馥莉浪费了得天独厚的接班优势。
她本可凭借“宗庆后女儿”的身份赢得缓冲期,用时间换空间。
但她选择同时开辟多条战线,结果处处受制。
就像下棋,她只顾猛攻,却忘了最基本的落子规则。
如今虽仍握有宏胜系这张牌,但失去娃哈哈平台后,能否再现辉煌着实要打个问号。
毕竟,商业世界里,血统给予的不只是特权,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