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原创 宗馥莉辞职娃哈哈:不是败了,是早留后手?宏胜系的底牌终于亮了

2025年10月10日,一则“宗馥莉辞任娃哈哈董事长”的消息炸翻热搜。

刚从“被调查”传闻中澄清没几天,这位掌舵娃哈哈仅1年14天的“公主”就突然离场,让无数网友直呼“看不懂”。

是败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妹?还是扛不住国资的压力?

但翻完宗馥莉近一年的布局就会发现,这场“辞职”根本不是败局,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转场”。

当大家还在盯着娃哈哈的股权纷争时,她亲手打造的“宏胜系”早已完成全产业链布局,新品牌“娃小宗”的商标也已悄然注册46类。

01.

2024年2月15日,宗庆后去世,留下一个年营收700亿的商业帝国,也留下了一堆理不清的麻烦。

最核心的是股权:杭州上城区国资持股46%(第一大股东),宗庆后留下的29.4%由宗馥莉继承,还有24.6%属于职工持股会。

宗庆后当年设计这个结构,本想让职工持股会和自己这边“抱团”超过50%,可2018年股权回购留下了后遗症——不少离职员工对回购协议不满,官司打了好几年,职工持股会的股权根本没法完全由宗馥莉掌控。

更棘手的是,宗庆后的非婚生子女很快提出诉讼,要求分割那29.4%的股权,杭州、香港两地的官司至今没判。

2024年7月,宗馥莉突然提交辞呈,理由是“国资和部分股东质疑经营合理性”。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她要输了,可一周后就“和解留任”,8月29日正式出任董事长、法人、总经理。

现在回头看,这更像是一次试探——她想看看国资的底线,也想摸清内部的反对力量。

但这次“胜利”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矛盾更隐蔽地发酵。

2025年1月,宗馥莉想把387件“娃哈哈”商标转到自己控股的公司,被直接叫停。

因为商标归娃哈哈集团所有,按规矩必须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持股46%的国资只要摇头,这事就成不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8月香港法院给她来了记重锤:冻结海外21亿美元信托账户,在股权官司结束前不能动里面的钱,上诉还被驳回。

紧接着9月,她的心腹、宏胜集团的严学峰被调查,虽然很快恢复工作,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各方的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

2025年9月12日,宗馥莉再次提交辞呈,直到10月10日才公开。

并发通知:2026年起改用新品牌“娃小宗”。

从时间线能清晰看出,宗馥莉的辞职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被股权、商标、遗产官司逼到绝路后的“主动突围”。

而她突围的武器,就是藏了22年的宏胜系。

02.

很多人以为宗馥莉是“空降兵”,其实她在娃哈哈体系外,早就建好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宏胜系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她从2003年就开始打磨的核心底牌。

2003年,宗馥莉接手宏胜饮料,一开始只是做娃哈哈的代加工。

但她没满足于此,一步步把业务延伸到饮料上下游的所有关键环节:成立松源机械做装备制造,松裕印刷搞包装,恒枫食品研发配料,还有自己的物流仓储公司。

现在的宏胜系,已经是个拥有20个生产基地、40多家子公司、100多条生产线的巨头,2022年营收突破104亿,挤入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最关键的是,宏胜系早就和娃哈哈绑在了一起,但又完全独立。

从2024年宗庆后去世到现在,宗馥莉一直在悄悄强化宏胜系的控制力。

2025年2-5月,宏胜密集申请了46个“娃小宗”商标,覆盖所有45个类目,连“宗小哈”“娃小哈”都注册了,显然是早有准备。

2025年7月,娃哈哈天猫旗舰店的运营主体,换成了宏胜旗下企业。

2025年9月,宏胜给经销商发通知,提前吹风要换“娃小宗”品牌,还要求销售人员“耐心沟通”,显然早料到会有阻力。

这些动作串联起来,就能明白宗馥莉的逻辑:既然在娃哈哈体系内处处受制,不如带着自己的“兵”(宏胜系)和“武器”(全产业链),另立门户。

网友们吵着“宗馥莉败了”“娃哈哈要完了”,但从商业角度看,她的辞职可能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放弃一个“受制于人的招牌”,换来了三个关键优势。

在娃哈哈,宗馥莉永远绕不开那套股权枷锁:国资46%有否决权,职工持股会不听话,非婚生子女还在抢股份。

想推新品牌要股东同意,想改生产线要平衡各方利益,连用个商标都可能涉及“合规问题”。

但宏胜系是她100%掌控的地盘,没有股东掣肘,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宗馥莉虽然辞了职,但还持有娃哈哈29.4%的股份,只要官司没判,这部分权益还在。

更重要的是,她带走了娃哈哈的“核心资源”:

渠道上,已有北京、黑龙江等14个省市的经销商,把合作主体从娃哈哈换成了宏胜。

产品上,“娃小宗”已经推出首款无糖茶,定价4元,瞄准主流市场。

有宏胜的生产线在,完全能复制娃哈哈的产品优势,甚至做得更好。

团队上,宏胜的核心骨干比如严学峰,既是宏胜的人,又熟悉娃哈哈的运作,衔接起来毫无压力。

等于说,宗馥莉是带着“技术、渠道、团队”这三大件离开的,相当于“用娃哈哈的养料,浇自己的花”。

03.

宗馥莉带着宏胜系单干,留下了两个让所有人关心的问题:没了宗馥莉和核心资源的娃哈哈,还能撑多久?

现在的娃哈哈,有点像“空心化”的品牌。

没生产线,得重新建或者找代工厂,成本太高;

没渠道,经销商都在向宏胜靠拢,很难快速重建网络;

没产品,含乳饮料、素食粥这些优势品类,生产技术在宏胜那边。

更麻烦的是,商标的价值得靠产品支撑。

如果娃哈哈自己造不出产品,或者产品跟不上市场,“娃哈哈”这三个字的含金量只会越来越低。

有业内人士直言,“要是宏胜系不供货,娃哈哈可能连货都发不出来”。

对宗馥莉来说,“娃小宗”的起点不低,但想成功也得闯过三道关:

1.“娃小宗”和“娃哈哈”太像了,已经有5家公司抢注类似商标,还有人提出“商标异议”,认为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是商标注册失败,或者被娃哈哈起诉,整个计划都得泡汤。

2.虽然现在“娃小宗”还没铺货,经销商没到必须选的时候,但真到2026年,肯定会有一批经销商因为“舍不得娃哈哈的老生意”而犹豫。宗馥莉能不能用更高的利润、更好的政策留住经销商,是关键。

3.现在的饮料市场早就不是娃哈哈当年的“蓝海”了,无糖茶有农夫山泉、东方树叶,含乳饮料有伊利、蒙牛,“娃小宗”想突围,得有差异化。虽然宏胜有生产能力,但消费者认不认“宗馥莉的新牌子”还是个未知数。

结语:

宗馥莉的辞职,与其说是“出局”,不如说是“换场”。

她放弃了娃哈哈这个“金字招牌”的控制权,却保住了自己经营22年的宏胜系——这才是她最坚实的底气。

对娃哈哈来说,这场“分家”可能是致命的。

没有了核心生产和渠道,只剩个商标的企业,很难再回到当年的巅峰。

而对宗馥莉来说,这是一场豪赌:赢了,就能打造出第二个“娃哈哈”,彻底摆脱父亲的光环;输了,可能连手里29.4%的股份都保不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原创 宗馥莉辞职娃哈哈:不是败了,是早留后手?宏胜系的底牌终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