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的荣耀》最新的剧情中,在咫尺天涯的距离中,朱枫回家的脚步永远地停在了舟山。
由于朱枫特殊的身份,在她被抓后,东海小组的处境岌岌可危。短短21天后,吴石在台北被捕,东海小组遭遇毁灭性打击。
自从代号“老郑”的蔡孝乾被捕后,朱枫随时都有暴露的风险。为了避免拔出萝卜带出泥,吴石安排聂曦办理了通行证,将朱枫转移到了浙江舟山。
按照吴石的设想,如果没有意外,朱枫在抵达舟山后,就可以搭船出海、回归大陆。如此一来,朱枫就能化险为夷、逃出生天。
令人遗憾的是,朱枫在舟山盘桓了数日,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出海的船舶。前有封锁、后有追兵,在国民党当局的围追堵截下,朱枫最终还是落入了敌人之手。
苍天无眼,功亏一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在为朱枫感慨的同时,不禁会产生疑问——离开台湾时,朱枫为什么不回香港,而是去了千里之外的舟山呢?
在朱枫赴台之前,她的身份是香港的商人、阿菊的养母,因此,她才能在台湾顺利落脚。
如今,老郑被擒、形势严峻,朱枫为何没有原路返回、去往香港,而是偏偏去了舟山呢?
一切都要从当时的局势说起。在1950年初,由于岛内反渗透、抓共谍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当局加大了对离台通行证的管控。
当时的国府中,即使是吴石这样的高官,想要离台赴港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朱枫这么敏感身份。
在剧中,对于这一幕有着真实的刻画。
作为聂曦的妻子,阿美就曾求过丈夫,希望他能够帮忙,办理一张回福州或是香港的通行证。当时的台湾岛内,早已是风声鹤唳的白色恐怖,纵然是手握办证大权的聂曦也无能为力。
对此,吴次长的话十分具有说服力。当时,他是这样说的,“现在上面严控,军眷离开台湾,怕扰乱军心。”
在陈泽民、蔡孝乾相继落网后,国民党当局对离台通行证的办理严加管控。当时的香港,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既不是解放区,又不是国统区,想要办理赴港通行证都难上加难,因此,留给朱枫的去处只有尚未解放的国统区。
时光回到1950年初,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国民党的统治早就土崩瓦解。此时,蒋介石控制的区域仅仅剩下台湾岛、海南岛、金门岛、舟山岛等几座孤岛以及西(藏)地区。
在老郑首次被抓后,吴石保护自己的同志,吴石果断决定将朱枫送回大陆。但是,台湾本就是孤悬海外的岛屿,离台没有陆路通道,只有飞机与轮船两种选择,这就为朱枫的撤退增加了难度和风险。
退一万步讲,即使有离台的通行证,除了西(藏)之外,朱枫能够去往的目的地只剩下孤零零的几座海岛。
相比金门与海南,舟山是朱枫最好的去处。和台湾及海南不同,舟山与宁波距离相近、隔海相望,海峡两岸最窄处不足10公里。只要撤到舟山,就能以此为跳板,择机登船去往上海或是宁波。
当时,在舟山岛上,虽然国民党实现了海上封锁,但总有船家冒险出海、贩卖物资,这样的偷运行为,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穿火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在吴石看来,舟山是个理想的落脚地。一旦朱枫顺利抵达舟山,找到船老大、暗中“穿火线”,撤退计划就成功了一大半。
吴石与朱枫选定舟山为跳板,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朱枫这一辈子,从东北到上海,从香港到台湾,走过南、闯过北,但她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浙江人。
朱枫的老家镇海,正在舟山岛的对面。在宁波和舟山当地,朱枫既熟悉地理情况,又了解风土人情,更有人脉和资源。因此,撤回舟山、再做打算,是朱枫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在舟山岛上就有朱枫的故交——存济医院院长顾孙谋。在朱枫乘坐军用飞机降落舟山之后,她就得益于顾家人的帮助,暂时藏匿于岛上。
对于朱枫在舟山岛上的藏身之所,一说是在存济医院,一说是在顾院长家中。时隔多年,虽然朱枫藏匿于舟山的细节已经无从考证,但她栖身于岛上之时,正是得到了顾家的庇护。
鱼回大海,鸟归山林——对于朱枫而言,舟山就等于她的主场。在这里,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旦回到了熟悉的地盘,她就能够吉人天相、化险为夷。
只是,遗憾的是,在朱枫撤至舟山之后,当地连日暴雨、风急浪高,敢于冒险出海的船家根本没有。即使在朱枫的重赏之下,也没有挣钱不要命的勇夫。
雪上加霜的是,国民党当局同时加强对出海船只的管控。在轻则被抓、重则枪毙的高压政策下,船老大们如同惊弓之鸟,无人愿意“穿火线”、挣大钱。
1950年2月18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在舟山徘徊滞留半个月的朱枫,最终落入了保密局之手。
这一天是农历的大年初二。
朱枫被抓后,国民党当局对她恩威并施,又是感化劝降,又是严刑拷打。但朱枫始终责任在肩、坚定如磐,她甚至用吞金的方式自杀,最终还是被国民党救活。
1950年6月10日,朱枫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杀,终年45岁。在被抓前的无数时刻,她曾站在海边、眺望对岸,但是始终没能回到深爱的故乡。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她的无限乡愁里,变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朱枫的牺牲,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