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专访《沉默的荣耀》朱枫烈士孙女 朱容瑢:看剧时很想抱一下吴越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2025年9月2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谈及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新闻局局长、发言人陈斌华引用了这句饱含力量、满含决心的台词。

在陈斌华看来,这短短十个字,言简意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统一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这部引发岛内关注的剧作,以1949年—1950年中共台湾地下党真实事件为蓝本,首次实名呈现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在台隐蔽战线斗争的事迹。

日前,封面新闻专访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试图呈现这位“埋名”七十余年的先辈的更多故事。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吴越饰演朱枫。图片来源:沉默的荣耀官微

镜头里,演员吴越饰演的“交通员”朱枫,放弃小家团聚,坚决赴台执行任务,行走在传递情报工作的危险边缘。

镜头外,56岁的朱容瑢在南京家中,看着屏幕上熟悉又亲切的身影,眼眶一次次湿润。

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那是奶奶,是家人口中‘凡其相识,有口皆碑’的亲人,更是用生命守护国家统一的英雄”。

关于朱枫的故事,不妨先重温一段她的生平,看看历史笔下的这位“埋名者”的轮廓。

朱枫烈士孙女朱容瑢在进行红色宣讲。受访者供图

朱枫,1905年—1950年,原名贻荫,改名谌之,字弥明。1905年生于浙江镇海,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在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11月,接受党组织派遣,前往台湾执行任务。1950年,因叛徒蔡孝乾出卖而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杀害,终年45岁。

如何评价《沉默的荣耀》?

《沉默的荣耀》筹备多年,从编剧阶段便开始多方寻访烈士后人、考据真实史料,更邀请烈士后代为团队授课。这份严谨,让朱容瑢从一开始便对剧集倾注了特殊情感,“39集的体量,纯史料撑不起来,剧组会创作一些情节,这些也都提前和我们沟通过”。

“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还原度很高”,朱容瑢评价,演员吴越对朱枫烈士形象的塑造,既展现了对家人的牵挂、对同志的关怀,又呈现了革命者面对危险的沉着与不屈,成功塑造了朱枫兼具女性柔情与男子气概的形象。“我在看剧时会觉得她就是我的奶奶,很想和吴越拥抱一下。”

剧中,吴越饰演的朱枫用极为平静而坚决的语气说:“如果我暴露了,我一定会舍命保护东海小组”。朱容瑢说,吴越将这份坚定演绎得极具力量,没有任何空洞的口号,只用最真诚的方式让观众清晰感受到奶奶的决心:“‘舍命’二字绝非轻描淡写,奶奶在说出这句话时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她用平静的语气,传递出对党、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也让你确信,若真到了那一步,她一定会信守承诺,践行这句话里的重量。”

在无数个细节中,朱容瑢发现,剧组细腻地捕捉到英雄“普通人”的一面——朱枫是为国家赴死的革命者,也是有牵挂的母亲、温柔的妻子,“他们没有把奶奶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符号,那些生活里的小细节,让我觉得她从未离开”。

演员们的投入也让她动容。英雄们的饰演者,均与烈士后代及相关知情人沟通多次,反复打磨人物形象的塑造;导演杨亚洲在拍摄期间积劳吐血,却说“这点苦跟英雄们比算什么”;演员那志东能全文背诵陈宝仓将军的诗作……“演技永远是有限的,但真情是无限的,演员们不是用演技打动人,而是亲身进入了那段英雄又悲壮的历史。”朱容瑢说。

记忆中的奶奶什么样?

“奶奶原名朱贻萌,1905年出生在镇海的富商家庭,却从小偏爱木兰从军、秋瑾革命的故事。”说起从未谋面的奶奶,朱容瑢的记忆里满是家人代代相传的细节——童年时,家里总挂着奶奶的照片,爷爷、爸爸以及和奶奶相处过的前辈总会时常回忆奶奶的点滴。最难忘的是小时候吃粽子,爷爷会整夜守着炉子煮豆沙粽,“奶奶最爱吃这个,第二天一早,我们会先端一碗放在照片前,跟她‘一起吃’。”

1949年,朱枫44岁时从香港寄给丈夫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1921年,16岁的朱贻萌到宁波女子师范学堂求学,结识了挚友陈修良,两人一起读进步书籍,聊家国未来。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她跟陈修良走上街头,喊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1926年,在老师沙孟海的提议下,她改名“朱谌之”,字弥明,寓意追求真理,拥抱光明。

后来,她投身革命,又改名“朱枫”——既应和了出生时的满山红枫,也与丈夫朱晓光(原名朱梅)的名字相衬,更藏着“将一颗赤子丹心奉献给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深意。

朱枫与家人唯一一张全家福。受访者供图

朱容瑢记得,爷爷常常提起奶奶变卖家产支援革命的往事:1937年卖掉金石字画用于支援抗战,开办“镇海技艺传习所”收留难民;1938年为武汉新知书店捐款500大洋;1939年为台湾抗日义勇队捐款800大洋;最后,甚至卖掉了母亲留下的3克拉钻戒,换来6400元支援革命出版事业。

采访中,朱容瑢还动情讲述了奶奶三入上饶集中营的故事。1941年“皖南事变”后,爷爷被俘,关押在集中营里。朱枫化名“周爱梅”,扮作爷爷同乡的女儿,在集中营三进三出。“她的胆大心细,她的机智勇敢,她的沉着坚定,以及她那居高临下折服敌人的高贵气质,家人都记忆犹新。”朱晓光后来回忆道。

1949年,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朱枫接到了赴台执行任务的命令。那时她刚与家人恢复联系,甚至在家书里畅想着“团聚的日子”,但当她接到命令后,立刻回信——为了更大的家,暂时放弃小家团圆,是应该做的事。

10月25日,临行台湾前,朱枫在油灯下写了两封信,其中告诉丈夫“要去台湾”,还笑称“自己胖了,衣服穿不下”。信里还夹了一张照片,朱枫身着旗袍,坐在住处的小阳台上,目光望向前方。照片背后写着,“她已深深体验着:‘真实的爱’与‘伟大的感情’,从此,将永远快乐而健康!”

1949年10月25日,朱枫在临行台湾前寄给丈夫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那一夜,她肯定没睡。”朱容瑢的声音轻了下来,她知道此去凶险,却还是选择了家国大义。1950年6月10日,朱枫与吴石、陈宝仓、聂曦一起在刑场上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年仅45岁。

更令人动容的细节是,朱枫在被捕后,曾试图吞金自杀,把金锁片和金链条分开,又把金镯子折为两段,分四次和着热水吞入腹中。忍受着金器穿过食道、肠胃的剧痛,朱枫始终没有吐露过半个字,连敌人都佩服她的信仰和骨气。

1950年6月10日,朱枫烈士走上刑场,慷慨赴义。受访者供图

如何让荣耀不再沉默?

在爷爷和父亲离开后,长期从事慈善事业的朱容瑢接过这支红色的“接力棒”,作为国防科技大学思政课指导老师、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薪火”红色宣讲团团员,孜孜不倦讲述着奶奶的故事。“不仅要说给家里人,更要讲给所有人听,让民族精神、英烈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次,一名学生在听完后站起来说:“以前觉得游戏里的英雄最厉害,今天才知道,朱枫奶奶这样的人才是真英雄!”这句话,让朱容瑢当场落泪:“这就是传承的意义——让年轻一代明白,‘沉默的荣耀’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我们现在的幸福,是先辈用命换来的。”

除了宣讲红色历史,朱容瑢还一直在用心整理奶奶的遗物,准备适时捐赠到合适的档案馆、纪念馆。“虽然很舍不得,但爷爷曾说,英烈的遗物不只属于一个家庭,该让更多人看见。”1994年,朱容瑢跟着父亲,将奶奶的旗袍、油画、家具装了三车,送到镇海中学的朱枫烈士纪念楼,“那时候纪念楼是空的,我们一点点把它填满,就像把奶奶的故事重新拼凑起来”。

眼下,朱容瑢最重要的事,是完成父亲未竟的《红枫似火照丹心——朱枫传记》。父亲退休后就开始写这本书,收集了许多老战友的回忆、奶奶的书信,“书稿完成了一部分,我要再去充实完善,把全文连贯起来,让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考证”。

此外,以朱枫为主线的电影《无悔英雄》也在筹备中,导演说,想把奶奶的故事拍得更细,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一位女性,为了祖国统一,把生命留在了海峡的另一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专访《沉默的荣耀》朱枫烈士孙女 朱容瑢:看剧时很想抱一下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