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唱》是一档全女性的音乐综艺,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实力强大和声线独特的歌手参与比赛。经过激烈的海选,最终有66位选手进入了节目录制阶段。
然而,首播的第一和第二期并未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要不是我耐心观看这两期,恐怕我也不会意识到这个音乐综艺竟然如此精彩。特别是第二期的仲裁舞台仿佛让我在音乐界看到了曙光。可是,明明如此优质的综艺节目为何观众却寥寥无几呢?归根到底,这个节目在起步阶段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首先,选手的面孔未能有效地留在观众心中。既然这66位选手是经过全国精挑细选而来,每位选手自是拥有过硬的实力。然而,在第一期中,她们仅在消息间展示,观众对她们的唱功毫无了解。一些虽然会唱但缺乏表现力的选手,更是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因此,在观众对选手了解甚少的情况下,理应安排每位选手登台表演,或是进行风格一致的PK,以此增加观众的兴趣。首期播出就形成了观众对节目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糟糕,再加上没几首动听的歌曲,又怎会引发观众持续关注呢?
其次,选手的淘汰速度过快。经过导师们艰辛挑选的66人,却在仲裁舞台的环节中被压缩至24强。以往的音乐节目一般在第一轮只会淘汰少数几位选手,再通过逐渐PK的方式,最终留下十几位或者几位选手。每位选手的个性与看点各不相同,若让她们留在节目中无疑会增强趣味性。然而一口气淘汰超过一半的选手,后续的看点又在哪里呢?全国挑选的66位选手已经不易,要赢得观众的青睐,就应该让观众参与其中,而非完全让乐评团和导师决定选手的去留。
最后,导师们为何不各自带队,而追求意见的一致性?节目的导师阵容包括萧亚轩、胡彦斌、郝蕾、徐明浩、蔡国庆、吴彤,大家的音乐风格和喜爱的选手各有不同,为何不能让他们分别带队呢?在仲裁舞台选拔候选人时,胡彦斌与郝蕾甚至因意见不合差点争吵。实际上,他们的争论并没有错,只是在质疑节目组的规则。导师的角色不应仅限于选人,理应给予切实的指导和支持。
总结来说,《让我来唱》具备很好的创意,是一档全新的全女音乐综艺,展现了女性的独特力量。这66位选手不仅才华横溢,更有几位极具魅力。与其他综艺中的五音不全选手相比,这个节目的人选已算相当出色,注定能够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然而,从目前的表现来看,问题出在导演组和节目策划的把控上,确实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而所选歌曲更是大街小巷皆知的热门,缺乏几首足够冷门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观众难免将这些选手与其他音乐综艺进行对比。
你觉得《让我来唱》好看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本文由娱叹原创,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点赞、收藏并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