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演技类综艺到底能给演员带来多大的帮助呢?或许,我们在《演员请就位3》这档节目中,找到了答案的蛛丝马迹。
节目的进程逐渐推进,演员们的表现也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清晰的趋势。在节目中,卜冠今始终未能准确捕捉导演心目中的“疯子”形象,而陈凯歌导演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眼看着那些未能获得角色的演员们穿梭在各个拍摄组,甚至为了一个群演角色使尽浑身解数。与此同时,观众们也仿佛进入了拍摄现场,紧张得手心冒汗。
进入片场拍摄环节后,《演员请就位3》展现出的一大核心理念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想入席,先入戏”。从演员筛选到角色指导,节目不仅仅希望让优秀演员脱颖而出,还着重培养有潜力的演员,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指导机会。
这种直观的感受,令长期关注综艺行业的kk松了口气。不可否认,影视作品的成功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所达成的,演员作为最重要的表现者之一,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影视作品的最终质量,而这反过来也反映出整个内容产业的趋势。
《演员请就位》已经成功播出到第三季,节目不仅完成了IP内容的突破,还推动了演技类综艺在细分领域的叙事创新。
想要得到角色,演员们就得“下点真功夫”
五个“高启强”,七个“高启盛”,演员们不仅要演猫咪、模仿暴躁路人的切换,甚至还得模拟雄狮之间的对决。《演员请就位3》显然在进行一种传统又充满质感的演技训练。
在节目中,章子怡用雄狮和鬣狗来形象比喻角色特质,要求演员们通过模拟动物的方式寻找角色状态。张百乔和李茂试图表现雄狮的嘶吼,但未能完全“动物化”,吴镇宇则在旁边不停地提醒大家,“是狮子,不是人。”
对于想演“高启盛”的演员,吴镇宇直接四肢着地,演示鬣狗的动作,迅速抓住了鬣狗的警觉和攻击性。这种通过动物比喻进行的表演训练,实际上阐明了《演员请就位3》强调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要入戏,更要深入理解角色。
在当今演艺行业逐渐向工业化发展之际,基础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变得尤为重要。节目通过动物模拟,帮助演员们寻找本能和直觉,而这种从模仿到理解的过程,是演技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演员们全力以赴是因为他们在节目设定的情境中,深刻感受到“僧多粥少”的竞争激烈,而这一切也真实地反映了影视行业的现状。如果你不努力,就无法争取到角色。
在《狂飙》“高启盛”角色的争夺中,演员们为更贴近原版角色,不惜扇自己耳光,代高政在表演时被扇得脸肿得很明显,李茂则在为角色创作期间,甚至两天没有刮胡子。无论是《我要上学》中的许佳琪,还是卜冠今、苏晓彤等,他们都在全力争取每一个演出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个群演角色。
《演员请就位3》不仅要求演员“入戏”,还特别注重给潜力演员提供“逐步入戏”的机会。相比以往,今年的节目更注重呈现演员们一步一步积累演技的过程,尤其是在考核环节,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演员的成长。
例如短剧赛道上的代高政,刚开始由于惯性思维的霸总形象被戏称为“短剧腌入味”,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调整,他的演技逐渐达到新的高度。这种“养成感”让kk也不禁感慨,这种演技进步的过程,确实是一步步走向成熟。
“下点真功夫”,陈凯歌导演在第一阶段面试结束时给出了这种评价。无论是为了争取角色,还是为了打磨基本功,每一位演员都在为角色付出真功夫。而《演员请就位3》也正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出演员们与导演一同努力的过程。
返璞归真:一场演技综艺的变革
谈及一档综艺,赛制、模式和环节设计总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演员请就位3》围绕选角、定妆、试戏、争取角色、跑组排练以及片场拍摄等一系列行业真实过程,开创了演员赛道化考核的全新模式。每个演员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标签赛道,充分展示个人魅力。
节目的初衷其实非常简单——通过演技让好演员获得被看到的机会。毕竟,对于演员来说,能否被看到,是立足行业的关键。
例如在第一轮的“表演之城”环节,学员们可以在设定的摄影棚内自由组队和选题,导师们走动观察,收走他们看好的学员号码牌。很多演员在这一轮中脱颖而出,宋伊人以“买身葬父”的角色打动了章子怡并获得观众的泪水,张百乔的“卖豆腐的脑瘫患者”也令陈凯歌赞赏不已,卜冠今对热爱与坚持的剖白则深深触动了观众。
这场“入戏”的竞争,不仅是为了争取导师的赞扬,更是为了争夺观众的目光。在被看见的同时,演员们也意识到自己还需要在演技上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如节目中所展现的那样,演员即使获得了角色,也需要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调整,反复琢磨,才能最终达到导演的标准。陈凯歌导演对于卜冠今的指导深入细致,甚至精确到每一个眼神和动作的细节,而章子怡则采取逐帧抠演技的方式,帮助演员精准地诠释角色。
节目背后展示的正是一个行业的缩影:不仅是演员的才华,更需要外界的培养和帮助。正如同任何职业的专业化,演员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打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