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演员请就位3》的大戏,这才真正开始!

“演员”从来不只是一个头衔,它背后指向的是一套复杂而具体的职业路径——不仅要“会演”,还要具备进入角色、处理情绪、稳定输出,以及在高压现场保持创作判断的能力。这些,都是行业评判好演员标准的重要维度。

《演员请就位3》正是在这样的专业要求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节目以“演技”为最基础的底层逻辑,进一步引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搭建起一套涵盖选拔、训练、反馈、实践的系统机制,《演员请就位3》不是用综艺消解专业门槛,而是在用综艺去反向照亮,这些专业门槛是如何建立的。

节目将职业体系作为方法论起点,搭建出涵盖选拔、训练、反馈、实践的系统流程,回归演员成长的现实路径。

无论是面试环节对基础素养的考察、赛道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对齐,还是在导师指导中融入方法训练与表演观传递,《演员请就位3》都在以更系统化的方式连接起演员职业训练与综艺价值传达:这不仅是综艺内容与影视行业的人才接轨,更是一种面向行业的内容责任:

以“人”为本——那些真正想成为好演员的人,是否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成长,收获目光。

▌心宽、胆大、志高:导演视角重新校准演员职业坐标

随着节目赛程推进,能够看到《演员请就位3》正在推动演员逐步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能力结构”。

在最新一期的影视化内容中,便能直观看出高度差异化的导师教学体系,帮助演员拆掉套路、解构思维、重新搭建表演路径。导师陈凯歌更注重演员与角色内在逻辑的匹配度,引导演员从自身经历中提炼情感资源,用“讲故事”的方式打通角色通道;章子怡则更专注于打开演员的身体感受与表演本能,让演员重建与情绪的连接通道。

曾在面试时以真诚分享打动在场导师和演员的卜冠今,让陈凯歌给出“持志如心痛,但心痛如幸福”的评价,当她再次以素颜面对镜头时,陈凯歌笑称“我都不认得你了,也正因如此,我才能判断你们能演什么样的角色。”

恰如演员卜冠今所说“演员这个工作本身,就是无数次的在裸奔”,当一众女演员卸下浓妆洗净铅华,以最真实纯粹的面孔诉说自己原生家庭的经历、分享对于角色的理解时,陈凯歌也借此判断出她们能够成为“可信”的角色承载者。

心要宽、胆要大、志要高,陈凯歌所言并不仅仅是一句激励的口号,而是他作为导演,在无数次选角、排练与合作中总结出的“职业要求”。

心宽,意味着演员要有足够的情绪容量去容纳角色的复杂,这需要演员能够调动足够的想象力和共情力,把角色的处境视为一种可以成立的情感现实。这直接对应到节目的面试场景——吕星辰在邀请张百乔搭戏饰演家暴桥段时,一再要求“一定要真打”,而最终她呈现出颤抖的声线与从眼神深处渗出来的恐惧,为“反杀”丈夫埋下情绪伏笔,让情节更加真实可信,也被陈凯歌肯定“极具说服力”。

胆大,是指演员要敢于挑战未知,敢于拆掉安全感。在即兴表演中,只有足够大的心理张力和创作胆识,才可能在镜头前建立真实。这正是导师设定高压任务的意义所在,在面试环节苏晓彤和王佑硕作为过往的古偶戏搭档,反而在陈凯歌的引导下,再次尝试横漂情侣,用灵动、真实可感的表演,打开人物的“模糊地带”从而感动观众。

至于志高,不仅是对演员自身的要求,更是对整个行业的期待。通过《演员请就位3》,观众可以看到演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挑战自我、提升演技,展现出对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借助节目平台,让自己的闪光点被更多人看见。这不仅有助于演员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整个影视行业的专业化发展。

从“被指导”到“能自导”:演员思维下的表演重构机制

《演员请就位3》在导师体系上的一大突破,是将“导演视角”与“演员视角”并置,形成双导师结构。这种设定是一次具有结构性价值的教学深化。导演与演员,一个以“成片”为导向,一个以“过程”为本体,代表着演员职业路径上两个最关键的判断系统——可塑性与适配度,真实感与完整性,两种视角的合并,让评价系统更全面,也帮助演员在拆解与建构中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升级。

作为演员出身的章子怡,帮助演员的训练方式看似“柔性”,实则直接击中表演的底层机制——在剧目《狂飙》的试戏练习中,章子怡请演员分别针对高启强和高启盛两个角色,以“雄狮”和“鬣狗”两场动物模拟,打破惯性,激活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通过“动物模拟”的训练,导师与观众能够直观清晰的感受到,演员的模仿能力、信念感与想象力,过程中也不乏演员脱下外套鞋履,让表演“回归身体”,张亮就在事后复盘“感受到了雄狮的信心、气场,以及动物本能的进攻性”;李茂同样表示“高启强正如雄狮在动物界的地位一样,都是地盘霸主”。

由此可以看出,表演并非完全是向外展示,也需向内通路,是感知的打通,是听到对手的语气、感到现场的温度,进而生成具有“本能性”的自然反应,这样的训练极具职业可持续性:它让演员变得可塑、可调、可再生。

在章子怡的不断提醒和拆解下,演员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要有对角色的独特理解,在年轻演员张嘉元尝试高启盛角色时,其颓废的人物状态、对角色的专注沉浸,也让章子怡和吴镇宇一改对他以往“偶像”身份的认知,夸赞“你现在开始接地气了,把包袱丢到一边,你相信自己在做什么,这就是有进步。”

在节目初期的“表演之城”环节,章子怡也通过具体的情绪引导以激发演员的想象力,饰演“被霸凌的学生”的杨雨潼,在收到章子怡的情境信封后,就精准诠释出由委屈、质疑、试探到相信的情绪转变,这场细腻而充满感染力的即兴表演,最终也收获章子怡导师的认可。

章子怡的教学方式,看似建立在情绪引导与身体激活之上,实则始终围绕一个根本目标——让演员建立起对角色的信任,对情境的沉浸,以及对自身感知系统的长期调校能力。这种能力,并非某一次表演技惊四座所能概括,而是一种日积月累、深扎在演员体系中的专业底色。

更重要的是,她为当下的年轻演员构建出一套可以效仿、可以实践的职业参照系。在表演早已被泛娱乐化语境稀释的当下,章子怡将演员根本的能力标准,重新放上台面,并以极具执行力的方式带领演员逐项拆解、逐步建立。她不是在“授人以鱼”,而是在“授之以渔”。

这正是《演员请就位3》的稀缺价值所在:不是让演员迅速“出圈”,而是让他们真正“入戏”。当训练不再停留于概念表达,而能在导师与演员之间建立方法的传递路径,这档节目所做的,不只是培养可被看见的人,而是在系统性地推演——什么样的人,才值得被看见。

以综艺形式回应行业困境,在“被看见”中找到职业认同

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行业风向变化,传统长剧格局已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刻,又一轮“影视寒冬”的到来,也让演员行业经历着结构性的变化,在更为现实的市场环境下,“被看见”是所有表演者的核心问题。

当下演员的职业路径充满不确定性与多样化选择,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一个全新的起点,但事实是——真正能托举演员“入席”的平台并不多。

《演员请就位3》选择正面回应这个行业困境。它没有预设理想化的演员模板,而是把舞台交给了类型丰富、状态各异的演员:有初入行的新人如张嘉元、贺美琦;也有曾拥有高光时刻、如今渴望重塑职业身份的中生代如金巧巧、白凯南;以及跨界起步的张百乔、锤娜丽莎等。他们的共通点并非光鲜的履历或标签,而是在节目中对于职业发展的困惑和追问。

这种职业迷雾不是综艺设定的“人设”,而是当下演员生态的真实写照。节目没有回避这种复杂性,反而通过第一阶段的严格选拔机制、第二阶段的高压训练设置,让这些问题逐渐具象,并促使演员去面对和破解。

四十三岁的佟晨洁正面临着模特事业转型的人生阶段,三十三岁的刘美含则苦于行业标签的定性,两人都希望突破舒适圈为自己开拓新的角色赛道类型,当她们进入心理医生和病患的角色对立,同样因为“孩子”却遇到完全相反的境况,观众在两人的眼神交汇间、结尾释然的拥抱中,感受到了同为女性的惺惺相惜和情感连接。在此后的组队环节,两人也因这一次搭戏的对手,成为了未来将共同奋战的队友。

许佳琪在面试中所提出的问题,同样在第二赛段得到解答。希望在表演中找到更加从容、松弛状态的她,在《我要上学》剧目的解压大会分享环节,与其他女演员一起卸妆,带着哭红的双眼敞开心扉,肆无忌惮的从课桌上跳下地面,还原原生家庭经历的故事,她的情感释放与信任,帮她拿到了陈凯歌组的表演机会,她也无声的回答了自己对“放松”的追问——那不是一种表演技巧,而是角色与表达之间不再隔着表演欲的那层紧绷。

《演员请就位3》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让这些演员感受到自己“作为演员被真正看见”,是陈腾跃的十年坚持追梦终于站上属于演员的舞台,自诩“短剧演员”的代高政被纠正“你就是演员”,笑称自己还只是“影弟”的刘家祎用真诚演技获得肯定……节目提出的核心主旨“被看见”,区别于常规曝光,而是让四十余位演员靠表演、靠角色、靠自己身上的那份真诚与韧劲,换来一次让人相信“你可以”的时刻。

节目真正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演员请就位3》不是只停留在评选出“谁演得好”,而是提供一个足够立体、真实、尊重专业的空间,让每一位愿意对表演认真、对职业负责的人,有机会被行业、被观众、被同行认真看一眼。

这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边界拓展,也是一次对行业基础信念的重申——演员的价值,不靠天赋定性,不靠人设放大,而是一次次训练后的“就位状态”,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交给角色、交给表演的那种真心。这种价值,值得被看见,也值得被保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演员请就位3》的大戏,这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