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5》刚开播,而意外的是《再见爱人1》反而引发了更大的讨论。无论是小红书还是微博,许多老粉丝都在回忆第一季的经典情节,推荐当年的节目。这现象确实很有趣,一个已经做了五季的老牌综艺,在新季播出之际,反而被前几季的热度抢了风头,这让人不禁觉得这档节目似乎正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追上第五季的首期,我特意购买了芒果SVIP,毫不犹豫地把第一期和第二期都看完。从制作质量上看,这一季依然保持着高水准。然而,作为《再见爱人》,观众对它的期待本就远超一般综艺节目,因此一旦稍有不足,问题便显现出来。

显然,相较于去年的节目,特别是麦琳和杨子那一季的火爆热度,第五季的讨论量显著下降。如今热搜上多的是“邓莎老公如何说沈皓明台词”以及“再见爱人rapper夫妇”等话题,这些显然比起当年全民热议麦琳破圈的讨论量要少得多。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观众对第一季的怀旧情结作祟,但很快我意识到问题并非如此。第一季的经典之所以不断被提及,正因为它的成功在于“两面派”结构:表面上是狗血剧,内核则是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影片。两者的巧妙结合让这档节目深入人心。

节目凭借着那些充满八卦的情节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宣发也做得非常到位,话题性十足。例如第五季的热搜话题“邓莎老公说分工明确”,直接引发了“丧偶式婚姻”的讨论;“车崇健让朋友睡李施嬅床”则激起了网友对“出轨”话题的关注。虽然这种话题炒作手法不算高深,但却极其有效,能迅速吸引所有人,不管他们是否了解婚姻本身。

然而,单靠这些八卦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节目真正的魅力。留住老粉丝的,恰恰是节目的深度,尤其是其中的文艺气息和真实情感。第一季给人的感觉像是纪录片,完全客观地呈现了嘉宾的状态。郭柯宇与章贺的“谢谢你让我学会了怎么去爱”这句经典台词和两人在悬崖上的告别,至今仍然令许多人记忆犹新。正是这种深刻的婚姻情感探讨,让老粉丝久久不能忘怀。

然而,到了第五季,这种“两面派”的结构似乎只剩下了表面,狗血的话题依旧存在,但节目的文艺和真诚感却已经不再那么显著。这一季的热议话题大多围绕着“丧偶式婚姻”和“疑似家暴”等标签化的内容,这与早期节目对婚姻细节的细腻刻画相比,明显显得浅薄许多。
我本以为第五季只是因为刚开播,还没进入状态,然而我逐渐发现,这一季的节目更像是走向了“预制菜综艺”的模式,所有情节都显得过于程式化,缺乏了过去的创新和惊喜。

从内容上看,三对嘉宾的故事线几乎千篇一律。邓莎与路行的“冷暴力婚姻”毫无新意,何美延与梁淞则因“rapper夫妻”而引发争议,李施嬅和车崇健的“老套分手剧情”更是让人早已预见了结局。观众对这些情节已经熟视无睹,不再为之感动。

形式上的变化也让节目的节奏变得更为密集。每周三期的播出,首期被拆分为上中下三集,还有会员提前观看的特权。中间插播的“rapper夫妇”广告更是让人觉得这档节目正在逐渐失去原本的情感深度。观众没有时间去慢慢体会嘉宾的情绪波动,节奏过快反而削弱了观众的代入感。

不仅是《再见爱人5》,现在许多情感综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例如《妻子的浪漫旅行》曾曝出嘉宾对话彩排的丑闻,《心动的信号》更是充斥着人工制造的“甜蜜”。情感类综艺最吸引观众的,正是那份真实感。若一切都变得按剧本来进行,观众又怎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情感共鸣呢?

《再见爱人》曾是这样一档别具一格的节目,它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让人看完后深思婚姻与爱情的真正含义。它就像是家里亲手做的饭菜,带着烟火气,有时候苦,有时候辣,但每一口都有温度。如今,它却变成了方便快捷的“预制菜”,虽然能吃,但已失去原有的味道。

我真心希望这档节目能够回归初心,不再沦为单纯靠热搜制造流量的工具。它应该是一档既有戏剧冲突,又不失温度的节目。正如郭柯宇当年在悬崖上所喊的那句“谢谢你让我学会了怎么去爱”,那是来自生活的真切感悟,而非综艺台词。

现在的国综市场中,像《再见爱人》这样兼具人气与深度的情感综艺并不多。希望第五季之后,它能重新找回初心,不被流量和算法牵引偏离方向。毕竟,观众对它的期待从来不是一场情绪的狂欢,而是一面能够照见自己生活的镜子,而这面镜子,不能被模板化的设计所遮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