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时代的大幕落下,往往不是因为一声巨响,而是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悄悄开始的?最近,一位叫邱毅的观察家就说他嗅到了一股不寻常的味道,而这股味道的源头,你绝对想不到,竟然是一部在大陆热播的谍战剧。一部电视剧而已,能有多大能量?但如果你知道这部剧叫《沉默的荣耀》,并且了解它背后藏着什么,你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剧讲的是1949到1950年,解放军准备跨海解放台湾那段日子里的地下斗争。听起来是不是挺耳熟?以前这类题材,大陆这边拍的时候,为了照顾对岸国民党那点脆弱的“面子”,总是处理得模模糊糊。牺牲的烈士们,通常用个“无名英雄”就带过去了,具体怎么被国民党特务抓捕、怎么牺牲的,都讲得不清不楚,好像生怕揭了人家的伤疤。可这回,《沉默的荣耀》直接掀了桌子,它用的是“全真名实姓”的方式,把当年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残酷手段,那些血淋淋的历史,原原本本地拍了出来,让人看得一清二楚。这就好比两个人吵架,以前还顾着点情面,现在直接把你当年干的丑事,连名带姓地喊了出来。这背后传递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那笔牺牲了上千名烈士的“血债”,我们不打算再含糊其辞了,那点所谓的“面子”,现在看来一文不值。我认识一位研究文化战略的教授,他就说,这种“文化脱敏”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摊牌,意味着在舆论和情感层面,大陆已经开始为未来的某些行动扫清障碍了。
当然,光有文化信号还不够,硬家伙得跟上。就在这部剧引发热议的同时,一场全方位的“围剿”行动已经悄然展开。先说军事上的压迫感,那简直是扑面而来。台湾那边自己统计,解放军的军机现在一个月要穿越所谓的“海峡中线”达到120次,什么概念?平均一天四次,就像上班打卡一样准时。而且飞行的范围越来越贴近台湾本岛的24海里线。你打开雷达图一看,那些密密麻麻的飞行轨迹,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整个海域罩得严严实实。这已经不是偶尔的警告了,这是一种“日常”,一种让你习惯、让你麻木,最后让你无力反抗的窒息感。军事上是“步步紧逼”,经济上就是“精准点穴”。大陆这几年玩得最溜的一招,就是不再搞那种大水漫灌式的制裁,而是像中医把脉一样,哪儿有问题点哪儿。先是把好几家在国际上给“台独”递钱的外国机构拉进黑名单,直接断了你的外援。然后是对岛内,从2021年开始,大陆海关用“检出有害生物”这个理由,先后把台湾的菠萝、释迦、莲雾这些水果给禁了。这些水果产地,恰恰是绿营的铁杆票仓。这一招下去,果农们看着一仓库的水果卖不出去,那种焦虑和无奈,比一万句口号都有用。更绝的是信息战,以前岛内的“网军”在网络上呼风唤雨,各种谣言满天飞,大陆这边好像也没啥好办法。结果前不久,大陆国安部门直接出手,一次性把三个“网军”头目的真实身份给扒了出来,照片、名字、干过什么,一清二楚,还挂上了悬赏通缉。这一下,就像把躲在幕后敲键盘的黑手直接拽到了台灯底下,那些曾经嚣张的“网军”立马就老实了不少。就在外面已经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时候,岛内的一些政客们在忙什么呢?说出来你可能都觉得有点黑色幽默,他们在忙着一场国民党主席的选举。聚光灯下,一派热闹非凡。参选人郑丽文的支持度一路领先,而另一位参选人郝龙斌,眼看着就要输了,急得团团转。为了在最后关头拼一把,郝龙斌紧急召开记者会,抛出了他精心设计的“五大政见”,想靠这个翻盘。他说什么呢?他说要在北京、上海给国民党设立办事处,还公开喊话大陆,要大陆承诺“台不独、大陆不武”,并且强调大陆必须承认“中华民国存在”的现实。
这番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本质上,这就是在说,我们不搞“独立”,但你也别想“统一”,大家各过各的,维持现状。这套说法,在很多人看来,跟绿营的“独台”想法其实没啥两样,换汤不换药。他这番话本想当成扭转败局的灵丹妙药,结果倒像一颗炸雷,直接在国民党内部炸开了锅。马英九、连胜文这些党内大佬立马跳出来公开批评,觉得他这话说得太离谱。可好玩的是,被大家看作蓝营新希望的蒋万安,却站出来力挺郝龙斌。一场选举,把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和路线之争,彻彻底底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有人想往回走,有人想往前走,还有人想原地不动,大家吵作一团。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近年的调查,国民党在年轻人中的支持率一直在低位徘徊,这些内部的争吵,显然没能解决他们最根本的生存危机,反而让外界看了个大笑话。
我个人觉得,这整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就在于这种强烈的对比。一边,是大陆在军事、经济、外交、舆论上步步为营,一套组合拳打得有条不紊,战略意图清晰得不能再清晰。另一边,是曾经的执政大党,如今仅靠着三十多万党员苦苦支撑,还在为了一些早已不切实际的口号争得面红耳赤,完全没意识到窗外的世界已经变了天。民进党当局的应对更是显得手忙脚乱,一个让人玩味的动作是,他们悄悄地把驻守在金门的精锐部队“海龙蛙兵”给撤走了。这支部队一直是台海防线上的王牌,这么一撤,在外人看来,几乎等于宣告他们不打算在第一线硬扛了,有点要放弃抵抗的意思。现在的“台独”分子,就像被困在罐子里的鳖,除了扯着嗓子喊几句空洞的口号,几乎没什么实在的招数,只能眼睁睁看着包围圈越收越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还在争论方向盘该向左还是向右的人,或许还没意识到,他们早已不在驾驶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