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我赞红人》:综艺VS自媒体,能双向奔赴吗?

一直以来,作为既相似又互补的内容形态,综艺和自媒体总想互相借力。

一方面,综艺想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平台获得更多引流,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也在发力综艺赛道,平台上的博主愈发频繁地开始在综艺上露面。

而以往,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单个平台打造的单独的综艺项目,或者是单个博主转型成艺人,这档由华莱士独家冠名,优酷和海西传媒联合出品的《我赞红人》,却是一次性集齐了所有平台的顶流红人,第一次把“综艺+自媒体”做得如此彻底。

爆火全网,粉丝数超过三千万的听泉赏宝、“青海摇”的发起者张诗尧、一年GMV破二十亿的电商博主ACE-七爷、B站百大UP主中国BOY和啊吗粽、颜值赛道头部博主迪迪不畏、艺人刘维……

如此大的场面,吸引冷眼也来到了现场一探究竟。

而在参加完《我赞红人》最后一场总决赛的录制后,冷眼邀请到节目中的两位参赛者:毒角SHOW和代古拉k,一起聊了聊自媒体创作者视角下的红人综艺。

行业成为综艺内容

《我赞红人》的定位很鲜明,就是一档红人竞技综艺,邀请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各大平台各个体量的博主同台竞技,设置六大赛段,从内容创作的各个维度比拼红人的综合能力。

旨在孵化新晋红人的节目之前并不是没有,短视频平台自行推出的《无限偶像》、《声声如夏花》等,都瞄准了互联网的这波流量,但这些节目终究还是选秀的逻辑,让红人们通过“表演才艺”来展现自己,而《我赞红人》却是直接邀请红人来“现场工作”。

而在冷眼看来,与其说是节目邀请了各大平台博主,不如说是节目把行业搬进来了

流量、数据、创作、互动……自媒体行业的核心在节目里变成了玩法多样的赛制。

短视频创作、图文创作、直播PK……不同赛道的博主站在同一起跑线,把所谓的“长板”和“短板”先搁置一边,用“纯粹内容”比拼“纯粹流量”。可以说,《我赞红人》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媒体创作者日常工作的模拟和极限呈现。

直播过程中持续的高能量投入,强调内容的持久吸引力;短视频挑战赛两个小时完成脚本、拍摄、剪辑的全流程;图文赛段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出有流量的选题;户外活动现场既要维持人设,还要见缝插针完成短视频拍摄……

以往的综艺中,当然也会涉及行业,开餐厅、做民宿、直播带货,甚至对于特定行业展开观察,但它们是借用行业的场景和规则来制作一档“综艺”,节目的核心还是“综艺感”,行业只是外壳。

而《我赞红人》做的不是“借用”,而是直接复刻和模拟生存环境,这样的“全景呈现”也让我们在看到,红人们凸显个人特色,赢得观众喜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媒体行业从业者真实的困境和焦虑。

听泉赏宝直播互动不在话下,但面临短视频创作的时候,他很难把自己的互动优势嫁接到创作上,在节目里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直播赛段和短视频创作赛段完全不同的状态;

张诗尧凭借“青海摇”出圈,但“青海摇”也成为了他的舒适圈。他在节目中表示想要有新的突破,却缺乏内容的支撑,在有限时间的比赛里还是选择了“青海摇”这一稳妥打法,但能看出,单一的“摇花手”越来越难吸引观众。

在下悟空是也走的是Cosplay赛道,虽说互动能力也很强,但强在线下,线上直播中,纯cos的装扮很难带来更多的停留,即使有艺人刘维、杨迪的助力,也走得步履维艰。

这些内容让《我赞红人》跳出了“流量猎奇” 的玩法 —— 它没有只靠红人的名气引流,而是把红人们 “在不擅长领域的挣扎、学习、突破” 变成了核心内容。借此探讨行业生态的复杂性:流量时代的“红”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动态的、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进而拓宽了节目“可延伸”、“可讨论”的空间。

而从每个选手的困境里,我们也能看到行业的缩影,昙花一现的流量、单一类型的桎梏、深度内容和情绪煽动之间的流量落差……观众可以通过理解一个选手,理解一类现象,从而窥见整个行业的发展。

一次节目与行业的价值交换

而除了对行业的完整呈现,冷眼更好奇的是,节目和自媒体人是否能形成一种双向奔赴?

除了用新行业带给综艺选题的新鲜感,综艺能不能也给红人带来思考价值,而非只是一味的竞技与消耗。

比起对话节目组,这一次冷眼选择去求证了二位参赛者,毒角SHOW和代古拉K。

毒角SHOW跟冷眼复盘了在他眼里六个赛段对红人能力的拆解。

第一赛段选手互投,票数高者晋级,比拼的就是行业认知度、人脉、内容认可度和社交能力;

第二赛段比拼直播停留时长和在线总人数,考验的是粉丝黏性和人气;

第三赛段到了短视频和图文,则是对红人们的内容创作能力、审美和热点敏锐度的深度考验;

第四赛段的1v1连线比拼,考察红人持续的内容输出能力;

第五赛段在活动现场做文旅主题短视频,考验的不仅仅是红人自身对于内容的感知,更是团队的协作和经验的考察;

第六赛段的直播盛典更是综合能力的试炼。

在这样的拆解下,毒角SHOW和代古拉k确实获得了一次全方位的自我审视。

毒角SHOW的必杀技是 “编导能力”—— 图文赛道没经验,就用现场照片讲求婚故事,靠 “悬念 + 共鸣” 拿流量;户外赛段能在短时间内做两条视频,一条 “蹭热点保竞技”,一条 “保个人特色”。

但强大的内容创作能力初遇直播时碰了壁,直播是在堆情绪,强调的是整活、反转,毒角SHOW常年带着的头套反而阻碍了情绪的传递。

但好在,节目里和诸葛亮·孔明的直播合作又给了他思考,他很坦诚地告诉冷眼,未来他会好好琢磨直播这种形式,作为时代趋势,他必须拿下。

代古拉k在节目前期始终维持一个元气满满的高能量女生人设,舞蹈博主的身份属性也保证了她的短视频内容和直播内容,但在强调“静态”的图文赛段,跳舞明显不吃香。

已经做好了被淘汰的打算,在图文赛段用“摆烂”的方式讲述自己参加节目的心路历程,这份“活人感”十足的心情日记,却意外获得了不错的流量反馈。

代古拉k突然意识到,除了跳舞之外,自己身上也有其他值得被喜欢的点,在对谈中她也自信地告诉冷眼,“真正和我接触的话,一定会比喜欢代古拉k更喜欢我本人。”

特别是另一位博主在下悟空是也,让代古拉k认识到,作为自媒体人,一定要有感受情绪的能力在,一定要去和自己的关注者有很深的情感联系,才能做出好的内容。

当综艺陷入“剧本化、套路化” 的疲软期,自媒体行业的 “真实、大胆”,反而成了综艺的“内容蓝海”:

红人们在节目中展现出的真实矛盾和成长,构成了节目强烈的吸引力,而他们在真实市场上总结出的“方法论”也赋予了节目无与伦比的真实质感和专业可信度,让这档关于“红人”的节目可以落地。

而另一方面,综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入口,代表着长视频领域和大众传播力,综艺能够将复杂的行业逻辑和专业技能,翻译成普通观众能看懂、能感受的故事和情感,让“红人”们藏在短视频、数据背后的真实能力、特质得以被更多观众认知。

甚至,这一次全平台红人的齐聚,也在无形中为红人构成了社交场,催生除了未来更多“1+1>2”的跨界合作。

过往的“浅层借力” 早已过时,未来的融合,需要更多像《我赞红人》这样的 “深度绑定”—— 让行业的真实成为综艺的内核,让综艺的平台成为红人的跳板

就像冷眼探班对谈的最后,代古拉k向冷眼预告了未来内容转型的思路,她将会把在《我赞红人》中积累的经验融入到未来的创作中,加入更多个人化的表达。

毒角SHOW不仅分享给冷眼自创的自媒体创作秘籍,还透露通过《我赞红人》建立起的人脉,已经开始在做内容的联动。

综艺与自媒体的奔赴步伐在加快,双方都能看到综艺和自媒体价值交换的巨大意义。

而这种价值交换,未来一定会建立在越来越庞大的规模之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我赞红人》:综艺VS自媒体,能双向奔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