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原创 终场辩论结束后,郑丽文大势已成,郝龙斌败局显露,蓝委坐不住了

近段时间以来,蓝营内围绕着“改选”的话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出现“因人设事”以及私相授受的做法,甚至上演抹黑戏码!这也让外界大跌眼镜。

由于郑丽文在选举中的支持度长期稳居第一,她自然成为其他候选人的主要攻击对象。

郝龙斌和张亚中纷纷将矛头指向郑丽文,认为外界的批评和质疑是她背后操控的抹黑行动,暗指郑丽文才是幕后的“始作俑者”。

自己把自己整成陪跑?

郝龙斌试图通过扮演一个被围攻、被抹黑的悲情角色,来挽回自己低迷的声势。这场戏的序幕,是他两次拒绝参加辩论,先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营造出一种“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悬念。

紧接着,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用一个意味深长的女性代词“妳”,将矛头含沙射影地指向了民调一路领先的郑丽文。

这一招,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把“受害者”的身份基调给定下来,让大家觉得,看,领先者开始用不光彩的手段打压我了。

剧本的高潮,被安排在了10月11日下午由中天主导的最终辩论会上。当他的“代理人”张亚中将剧情推向顶点,激烈质问郑丽文时,作为“总导演”的郝龙斌,却演砸了。他突然改口,轻飘飘地说自己并非指向任何人,只是点出现象。

这一瞬间,整个剧本的逻辑链条应声断裂。前期的所有铺垫都成了笑话,他指控的空洞和心虚暴露无遗。观众还没入戏,导演自己就先拆了舞台。

更败笔的是,当“车马费”风波被引爆后,他立刻跳出来表态,宣称自己参加活动向来都是自掏腰包。

他本想借此对比,彰显自己的清白,可这番话却弄巧成拙,反而提醒了所有人一个尴尬的事实:在整个轰轰烈烈的反罢运动中,他老人家仅仅参加过一场在“荣星花园”的活动,还是和赵少康一同出席的。

这点微薄的“贡献”,与他极力营造的“勤恳受屈”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显得滑稽又可笑。郝龙斌不仅没能伤到对手,反而让自己的诚信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最终,民调给了他最真实的反馈——仅有6%的支持率,在四位角逐者中,敬陪末座。

被当枪使的盟友们

在这场郝龙斌自导自演的戏里,其他角色似乎都成了推动剧情的“道具”或“配角”,但他们的表演,却渐渐超出了导演的控制,让剧情走向了谁也想不到的方向。

张亚中无疑是本剧最激情的“第一男配”。他极其忠实地执行了“攻击手”的任务,在辩论会上,他情绪激昂,几乎是指着鼻子要求郑丽文正面回应,甚至喊出如果指控为真就该退选的狠话。

他对郑丽文那句“不要对号入座”的回应,更是批评为避重就轻。他的表演充满了戏剧张力,一时间,全场的聚光灯都打在了他身上。

然而,当“导演”郝龙斌突然改口、撇清关系后,张亚中的处境瞬间变得无比尴尬。他从一个“正义的声援者”,变成了一把被人利用后随手丢弃的“枪”。这个情节,活生生上演了政治结盟的脆弱与不堪。

但剧情最意外的转折也在这里。尽管被当枪使,张亚中这番激烈的言行,却阴差阳错地为他博取了一些“同情分”。

他的民调支持率不降反升,拿到了12%,不仅超过了郝龙斌,还排到了第二位。这恐怕是“导演”郝龙斌打死也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而在大戏即将落幕之际,另一群“配角”——数名不具名蓝委,则以“背景音”的方式登场了。他们在10月12日向媒体爆料,抛出了郑丽文在部分反罢活动中收取“车马费”的指控,试图为这出攻击剧强行续上黑料。

但这种匿名放话的方式,加上他们“过河拆桥”的背景——想当初反罢期间,正是这群人争先恐后地邀请郑丽文站台——使其指控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这种行为被外界普遍解读为,蓝营内部的既得利益者因为选边站队,而采取的末路抹黑。

这些失控的“配角们”,虽然给主角制造了一些麻烦,但也因为其被工具化的痕迹太过明显,最终反而扰乱了原定剧本,削弱了攻击的整体效果。

民调会做出最终选择

最终的“票选”,来得迅速而直接。10月11日辩论会后,中天发起的网络民调,截至当晚7点29分,就吸引了3.9万人投票。

结果堪称震撼:郑丽文以71%的压倒性支持率,将所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这个数字,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所有攻击者的脸上,宣告了他们精心策划的剧本彻底无效。

这个支持率,不仅是她参选以来的最高点,甚至超过了所有对手支持率的总和。

郑丽文深厚的“人设”基础,是她在反罢期间实打实的功绩。当时,她发起并领导“在野大联盟”,联合了郭正亮、馆长等跨党派人士,其行动被普遍认为是提振整个蓝营士气的关键,甚至迫使当时态度保守的朱立伦,都不得不转为强硬立场。

这些功劳,郑丽文在选举过程中从未主动挂在嘴边炫耀。然而,当对手的脏水泼来时,这些被尘封的记忆,反而被观众们重新拾起,成为了最坚实的加分项。

再看她在台上的“台风”。面对张亚中激动的质问和郝龙斌的影射,她始终保持着冷静,一句“不要对号入座”,就巧妙地拒绝被拉入对方设定的泥潭里。

这种“不入戏”的沉稳姿态,与对手的激昂或心虚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而更赢得了观众的信任。她的幕僚李德维在回应“车马费”指控时,也只用了“树大招风”四个字,并要求爆料者拿出实质证据,显得从容不迫。

在这场混战中,罗智强则展现了另一种姿态。他采取了谨慎中立的态度,对于“车马费”指控,他表示应由当事人说明,自己暂不评论。这种置身事外的选择,也为他赢得了10%的支持率,位列第三。

结语

这场蓝营改选的攻防大剧,最终以一种近乎闹剧的方式走向终局。它的失败根源其实很简单:剧本的策划者,高估了戏剧化攻击的效果,却严重低估了观众的判断力。

他们以为,通过制造冲突、利用配角、扮演受害者,就能主导选举的走向。但事实证明,这种手法最终只会让自己沦为一场荒诞剧的主角。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政治人物最坚不可摧的“剧本”,恰恰是他过往的真实作为与当下的沉稳担当。而这,也正是观众们最终用投票选择的唯一依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原创 终场辩论结束后,郑丽文大势已成,郝龙斌败局显露,蓝委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