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杨迪常驻、曾辉韩雨彤李柯以等首发,“短剧顶流”也带不动微综艺?

搜狐标题:杨迪常驻、曾辉韩雨彤李柯以等首发,“短剧顶流”也带不动微综艺?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许多人或许没注意到的是,红果还有个“综艺梦”。

就在近期,红果出品的首档竖屏微综艺《爆发吧,短剧》开播,杨迪、刘维担任常驻嘉宾,负责与短剧演员们互动、游戏;而所谓微综艺,形式为单集控制在1-2分钟,如首期节目包括49集内容。

首期阵容是来自听花岛的曾辉、韩雨彤、赵廷义、邓灵枢、李柯以、王培延等“短国顶流”,所以也被称为是听花岛“团建特辑”;之后三期节目则都是单一剧目的班底前来做客,更加强调剧集的情节与人设,颇有早期电视端棚综做影视宣传的感觉。

目前节目的热度比较有限。除了首期在平台热度破3000万,后续三期分别为1424万、1796万和2060万;收藏数四期分别为21.8万、2.1万、1.4万和8993。

排除热度累积的影响,整体数据的下滑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其直接原因或许仍在于红果本身缺乏综艺制作能力,节目模式较为保守,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微短剧的曝光平台,甚至具有一定的粉丝属性。正如有评论指出:“整体内容太平了,如果不是为了看XXX,应该不会感兴趣。”

或许应该认为,相较于微短剧在叙事节奏和观看体验上形成了对长剧的颠覆,《爆发吧,短剧》的微综艺模式,在制作思路和质量上,似乎反而形成了对传统长综艺模式的某种倒退。这显然是与观众的预期相违背的。

尤其是横屏改竖屏之后,原本的群像氛围被打破,反而让自我介绍、背景设定、对话等流程显得颇为冗长;而每次画面只能框住一个人的体验,同样会消耗观众的耐心。

如这类竖屏微综艺,现在更需要解答的问题是——竖屏、短时长的特性,到底要对应观众怎样的内容要求?

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答观众为什么要在红果这样的短平台看综艺,改变以往的观看习惯。

事实上,对于微综艺的探索,长视频平台早几年已经开始,从传统的2小时压缩到半小时时,出现了《毛雪汪》这样的口碑小制作;但再从半小时压缩到五分钟以内,没有人知道这五分钟该如何留住观众。

不过,目前红果短剧的策略是,在微短剧已经取得了市场影响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先跑马圈地,先确保“有”,再回答“是什么”。

就在今年,红果集合了马小宇、余茵、滕泽文、白方文、孙樾等短国顶流,推出横屏户外旅行综艺《出发吧短剧》,三期节目在内蒙古、山西和三亚进行录制,这是对户外旅行内容的微综化尝试。

之后,还有文化知识类的《我上皇榜了》、室外竞技类的《归来之重夺快冲冠军》,这两档竞技类微综则是面向大众。

在此基础上,与山西卫视合作《爆发吧,短剧》,或可视为红果借传统电视台制作能力、尝试微综艺的一种固定模式。

模式下,还有与河南大象新闻合作的文化微综《旷野电台》,邀刘震云、庞博等文化名人畅谈;与央视文艺共创的《与“尼”同行》,是《衣锦天下·丝路季》的衍生内容,借主持人IP为节目赋能。

但以红果平台的流量,目前也未能真正拉动这些“短剧+”微综艺的热度。

这背后的逻辑或许是,当平台和观众都还不清楚到底这类内容的价值何在,其发力很大程度上会局限于形式;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既然有了微短剧,理应存在微综艺”的市场联想。

而客观上,在找到市场的真正需求之前,却提前出现了一种产品,似乎是有些荒诞的。

甚至有没有可能,所谓五分钟以内的微综艺,会不会就是此前已经对长综艺形成了直接替代价值的产品——短视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杨迪常驻、曾辉韩雨彤李柯以等首发,“短剧顶流”也带不动微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