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天山飞鸿(人民家书)

一级演员、中国煤炭文工团何恺鹏配音

孟二冬在书房。

任成琦供图

译制片导演张筠英配音

龚淑兰写给丈夫王建国的信。

王博文供图

一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孙星配音

一级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王俪桦配音

古丽米热·艾尔肯(前排右一)在1981年和父母亲、弟弟妹妹一起留影。

古丽米热·艾尔肯供图

在中国西北部,有一片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阔疆域,这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今年适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全国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本报“人民家书”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新疆,摘编4封跨越时空的“新疆家书”——梁狄刚在致母亲的信中表明志向并在今后的岁月中以行动践行,他在塔里木盆地的坚守就是生动的注脚;在石河子大学支教的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在写给妻子的信里尽显师者仁心;军嫂淑兰告诉戍边的丈夫“家里这杆红旗,我扛得住”;维吾尔族姑娘古丽米热·艾尔肯和父母分享大学生活的美好。

重读这些家书,我们感受到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更感受到有力跳动的时代脉搏。

——编 者

孟二冬

看到绿芽萌动,顿觉生意盎然

耿琴:

在石河子大学这边的授课时光,是非常愉快的。周三、周四和周五,我每次给学生们上两节大课。第一次正式上课是下午4点,我特意提前来到教室,发现教室里已座无虚席,有的教师还自己带了凳子坐在后面。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我征得系里和大家同意,决定每节课都提前10分钟开讲。从心里说,我不愿让学生等,毕竟支教的时间有限,要把分分秒秒充分利用好,尽可能多给他们传授些知识。

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的路上,我看到了壮丽的雪山。古人不得已才“西出阳关”,其实这里发展早已今非昔比,新疆真是个好地方。石河子被誉为“戈壁明珠”,石大的校园很漂亮。除了给石大的学生讲课,我还给系里的老师们开设了“唐代科考”的选修课,营造出一片学术气息。跟老师们谈笑交流时,恍惚间仿佛回到燕园。你知道,“唐代科考”话题是我感兴趣的,也下了苦功花了多年的心思,好多心得,我会直接告诉石大的同行们,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这里有一批虚心求教的青年老师。有时大家聊开心了,会从白天约到晚上。有老师径直问我,孟老师,听说你为了写《〈登科纪考〉补正》,7年时间泡在图书馆,天天钻在故纸堆里,不觉得苦吗?我答:说实在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坐在图书馆里,一闻到线装书那特有的纸香味,心里就感觉到特别踏实。

聊天和座谈除了具体科研话题,还有如何壮大文科发展的建议。我在教学和研究中发现,这里的图书资料尚不完备,好多常用工具书图书馆也借不到。等回京,可以买些寄赠过来。我常跟大家说,要多读书深读书。大学里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学术能力是根本,否则容易误人子弟。针对专业领域,要有胆识、有勇气、有毅力、有恒心去多方涉猎并深入钻研,这是提升学术能力的唯一路途。

我让教学秘书再给我增加授课课时,似乎碰到了点小问题。从上月中旬开始,我的嗓子有点不舒服。这样最耽误的是给学生讲课,我就请他们借来了话筒。其实你知道,我之前从不用辅助器材讲课的。估计是工作量大,嗓子闹意见,咱们教师的职业病——咽炎又发作了。加上新疆气候干燥,可能有些水土不服吧。

别担心。我到校医院开了些清咽利嗓的药,有个同事又从家里搬来一台加湿器给我用,我再喝点胖大海,应该就好了。所以还是每周上课,下了课再让嗓子跟着休息一下。我来新疆一趟不容易,不能让学生落下课。有校领导好意劝我,身体不适合这里的气候,可以早点回京,被我谢绝了。如果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完不成就回去,那不成了逃兵嘛。

有学生送来新发芽的柳条,我插在瓶子里,摆在宿舍的窗子边上。有时看书累了起来走一走,看到绿芽萌动,顿觉屋内生意盎然。

二冬

2005年4月

家书背后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孟二冬教授主动要求到石河子大学支教,2004年3月开始在该校中文系任教,到校第二天就开始给师生上课。支教期间,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和呼吸急促症状,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直至教学全部完毕,跌倒在讲台上。经诊断,他罹患食管恶性肿瘤,先后经历3次大手术,终因病情恶化,于2006年4月病逝,享年49岁。原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这封写给妻子耿琴的信,一头是家庭,一头是学生。耿琴说,学生们称他为“阳光教授”,但老孟和家里联系,大多时候言简意赅,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听到丈夫嗓音沙哑,耿琴关心去电,他却说没事。

为了让他安心,妻子的回信则详细很多:“女儿孟菲在首师大已经大三了,她的学习很正常,立志要考北大研究生呢……每天得上课,一定尽快调整好自己。”

妻子的惦记关心让身在天山的孟二冬很安心。但个人困难在他眼里都是等闲小事。在病重住院期间,他依然坚持在病床上指导学生。

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助孟二冬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他所期者更大。从新疆返京后有人不解,要他专心养病。但最了解他的还是妻子。耿琴说,他几十年来如饥似渴、如海绵吸水般积累的一肚子学问,不能传授给学生,做了一半的学术研究项目都搁置在那里,他是多么焦急和遗憾哪!“老孟生命的价值正是通过教学和科研来体现的。”她说。

心系杏坛,天山情深。孟二冬从新疆刚回京治病不久,来自石河子大学的慰问信便纷至沓来,其中有一本留言册,正是他教过的100多名学生集体制作的。

一封普通家书背后,体现的是国之大者。孟二冬是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北大百年的学术传统培育了他。他在数十年的求学与教学过程中,将做人和做学问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始终把包括石河子大学在内的所有学生放在心上,以深厚内敛的学术素养,传承、诠释并躬行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忠实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用烛照天山的生命激情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任成琦)

龚淑兰

家里这杆红旗,我扛得住

建国:

见字如面。

昨夜槐花落了一院子,宝儿举着弹弓说要给爹打雀儿瞧,我鼻头一酸,才惊觉你离家已二百二十三天。

车间上月评先进,我的照片又贴在光荣榜头一个。你别担心,我总记着把搪瓷缸灌满党参水,就是灯下补衣裳费眼睛——你留下的军装我改给宝儿穿了,袖口特意多缝两遍线,孩子见风就长呢。

前日娘咳得凶,背着我卖了陪嫁的银镯抓药。今早发现她偷偷往我饭盒里埋鸡蛋,我蹲在厂区后墙根就着眼泪扒饭。煤球票还够使,肉票我都攒在铁皮盒里,等你回来包饺子。

前日收着你捎的军大衣,领口磨得发白,袖口全是补丁,裹着它都能闻见风雪的苦味。你信里总说“一切都好”,供销社王姐说高原当兵的指甲盖都是紫的,让我寄点川贝。

邮差说这信得走个把月,等捎到你手上,村口的老槐约莫又该抽新芽了。你只管把枪杆子握紧,家里这杆红旗,我扛得住。

勿念。

淑兰

1981年霜降夜

家书背后

1981年,王建国从山东老家来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当兵,妻子龚淑兰给他寄信让他不要担心家里。

在车马很慢的年代,这封从山东寄往帕米尔高原的家书,要在雪山与平原之间漂泊很久。当我们逐字细读,会发现那些看似琐碎的“煤球票还够使”“卖了银镯抓药”的记述里,藏着军嫂的坚韧。

磨得发白的军大衣领口、全是补丁的袖口、寄川贝……这些质朴的文字背后,是妻子在光荣榜与灶台间的双重坚守,是母亲在药罐与饭盒间的默默付出,更是中国军人家庭的情感密码——把思念写成“一切都好”和“等你回来”。

尤其令人动容的是“老槐抽新芽”的期盼,在霜降夜写下却要等上“个把月”才能抵达的信件,恰似那个年代特有的爱情注脚。

这封写于40多年前的家书告诉我们:最动人的爱情,不在轰轰烈烈的誓言里,而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就像《从前慢》歌里唱的,“车、马、邮件都慢”,却足够用一生,爱一个人。

(王博文)

梁狄刚

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母亲:

时近三年,未寄家书,母怀牵挂,余心不安。风雨送春,飞雪迎春,鸿雁传书,一慰悬念。

忆往昔,别我母,离故乡。十八年前,弃甘脆肥浓,抛锦绣绫罗,年方十四,只身北上;求真理,为人民,学当年舅父去延安,“反扫荡”壮烈牺牲,不朽榜样。

到如今,十八年过去,青山踏遍,髭须渐长,几经风雨,义无反顾,凌云壮志,不减当年。

母亲,我等身为中国人,曾饱尝“华人与狗”之耻,今日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念及此,常喜极而泣不能自禁!忆昔我母送余抵穗赴京之夕,恐余年幼,不胜远别,留书一封,嘱余于车行后启视之,旋即匆匆握别离去。

汽笛长鸣,列车北驰,余于隆隆车声之中读母手书,语虽寥寥,词极恳切:期余以国为家,毕生为人民服务,不负母望!余读毕起座凭窗,涕泪交流,盖因少年初别,母子情深,留言义重,不可免也!而今余已长成,十八年来,于国于民,虽无显赫之功,尚明革命大节,甘为孺子之牛。

偶一回首,更觉十八年前我母此举,高瞻远瞩,不循鸟鸟之情,成全爱国大义,实余一生之极幸也!

母亲,余今岁三十有三,虽未成家,然好男儿四海为家,似水柔情,不足我恋。天下之大,举目为亲,生我者母,育我者党。

树九天揽月雄心,立五洋捉鳖壮志,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海枯石烂,此志不移!

我母来书,谆谆诫勉,诚过虑也,因书此覆母,以明吾志。

儿:狄刚

一九七一年三月

家书背后

石油地质学家梁狄刚,1938年出生于香港,14岁时北上求学。1960年,他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矢志报国。1971年,他写下这封《致母书》(本版为摘编)以明志:“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海枯石烂,此志不移!”

1989年,51岁的梁狄刚参加“塔里木石油大会战”,历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副指挥等。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梁狄刚把个人志向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连,用行动践行了当时立下的宏伟志向,在参加“塔里木石油大会战”期间,为油气田的发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供稿)

(陈静文整理)

古丽米热·艾尔肯

爸妈的爱照亮了前行的路

亲爱的爸妈:

你们好!

我来到大学已有1个月,很想你们,也很想吃妈妈做的饭。除了想你们,其他都很顺利,别担心我。

这学期的课程不算轻松,但我都能跟上,老师讲的内容很有意思,课后我也会和同学一起到图书馆复习。每次路过学校门口的小商店,我看到卖烤包子和石榴的,总会想起家里的味道——妈妈做的烤包子外皮总是脆得掉渣,爸爸秋天会挑最甜的石榴给我们剥好,弟弟妹妹总抢着吃。现在想起来,热闹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现在,乌鲁木齐的秋天已经有些凉了,早晚出门都得套件薄外套,不知道喀什现在天气怎么样?你们也记得早晚添件衣服,别像夏天那样贪凉。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们的身体,爸爸平时要注意休息,妈妈每天做饭、打扫,累了就歇会儿。要是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别想着“忍忍就好”,你们健健康康的,我在这边才能安心学习。

还有弟弟妹妹,最近学习有没有遇到难题呀?弟弟别总贪玩忘了写作业,妹妹要是有不会的题目,要及时问老师。你们要听爸妈的话,少让他们操心,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轮流给爸爸做腿部按摩,减轻爸爸的疼痛。弟弟也要多让着妹妹,别总跟她拌嘴。

等寒假回家,我就能给爸爸按摩缓解疼痛,也想带弟弟妹妹去公园玩。现在,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和彼此。

想你们的女儿:古丽米热·艾尔肯

1997年10月19日

家书背后

古丽米热·艾尔肯是一名70后,在新疆喀什市工作,日子过得踏实又安稳。每当坐在办公室或辅导家里孩子学习时,她总会想起父亲和母亲。

“要是没有他们当年鼓励我读书,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在我心里,他们是这世界上最优秀也最辛苦的人。”古丽米热·艾尔肯说,“我们家一共5个孩子,打小在农村长大,爸爸妈妈都只上过小学,早早就扛起了生活的担子。正因为自己尝过没文化的苦,他们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我们身上,一门心思要我们把书读好。”

为了让家里的经济条件更好,古丽米热·艾尔肯的父亲辞职做起了生意。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为了家人,他还是默默坚持。

“后来生意上了轨道,父亲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总感叹:‘国家的政策好,我们真的很幸福,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古丽米热·艾尔肯说。

5个孩子没辜负父亲和母亲的期望,都在高中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古丽米热·艾尔肯至今难忘她拿到新疆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拉着她的手,眼眶红红的,跟她说:“宝贝,你是我们的希望,更是家里的老大,到了大学要更努力,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

正是在刚上大学不久,古丽米热·艾尔肯给父亲和母亲写下了这封信,告诉他们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字里行间都是对父母的惦念。

现在,古丽米热·艾尔肯和弟弟妹妹都有了稳定的工作,也成了彼此的港湾。“遗憾的是,父亲母亲没能多享几年福,就离开了我们。这些年,我常常想起他们,想起爸爸严厉又充满期盼的眼神,想起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正是他们用最无私的爱,教会了我们要努力上进。”她说。

如今,古丽米热·艾尔肯也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更能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她说,父母的爱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赵晓霞)

统 筹:李 舫

策 划:熊 建 任成琦

制 图:陈静文

责任编辑:赵晓霞 郑 娜 王美华 陈静文

感谢齐欣老师协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天山飞鸿(人民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