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沟的丰收故事,必须由马铃薯C位出道。既是餐桌上的家常美味,更是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黄金果’”“口味酸甜,个头精巧,人称‘小可爱’,知道说的是什么吗?就是咱们的“西红柿F4” 四彩西红柿……”9月23日,伴随着精彩又接地气的讲解,一场别开生面的“T”台秀表演拉开了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丰收节的序幕。全区16个乡镇(街道)带着草莓、马铃薯、冷凉蔬菜等“当家特色”农产品“秀”出新风采。
据悉,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以“福谷湟中迎丰年·三农锦绣绘新篇”为主线,首次以“一主两辅、三地联动”形式开展丰收节活动,汇聚16个乡镇街道、62个行政村的近万名群众,共同见证湟中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和美振兴的时代新貌。
“‘一乡一品’让湟中特色产业尽显‘七十二般变化’。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一乡一品、特色富农的产业兴农之路。”湟中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严丽华介绍,本次丰收节分为三个篇章展示农业发展成果,共设立逛农展、飨美食、赏农画、知农学、玩农创等7个展区,全方位展示湟中区农民丰收的喜悦场景。
据了解,作为全省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目前全区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西堡镇夏季草莓种植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李家山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年产值达到1740万元;高原冷凉蔬菜火爆出圈,全区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超30万吨,均稳居全市首位;农业全产业链解决群众就业10万余人次,户均增收2万余元;累计投资11.6亿元,在全区341个村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到“十四五”末,美丽乡村建设将实现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良好局面。
把丰收“秀”出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摄
当日,湟中区“湟中冷凉蔬菜”商标正式启用,这也标志着湟中区特色农业从“产品提质”迈向“品牌增值”的新阶段。近年来,湟中区依托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和特殊的冷凉气候,孕育出优质冷凉蔬菜。目前全区已建成露地高原冷凉蔬菜生产万亩基地2个、千亩基地11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34万亩,产量超30万吨,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市第一、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已成为西宁市主城区蔬菜供应的“大后方”。
把丰收“秀”出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王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