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浪浪山小妖怪》宣发失算:傅首尔的话没砸了票房,倒炸了舆论场

《浪浪山小妖怪》的宣发团队大概没料到,一场精心策划的首映礼,会因为傅首尔的一句话,把电影推上舆论的过山车。

事情的起点很简单:

8 月 10 日,傅首尔在《浪浪山小妖怪》北京首映礼上,结合自身离婚经历,提出 “90% 的父母低估孩子,13 岁孩子已有独立人生观” 的观点。

并引用电影台词 “真经在心里,就是自我成长” 强调个体价值。

她还称 “猪妈妈可能想离开浪浪山,但有责任不能走”。

同时,以 “50 岁自驾逃离家庭” 为公众印象的苏敏,将片中守护家庭的 “猪妈妈” 角色对标自身经历,呼吁:

猪妈妈也该离开浪浪山”。

单看这些话,其实没啥问题。

电影里的小猪妖想离开浪浪山,猪妈妈作为同样困在生活里的小人物,难道就不能有一点未说出口的渴望?

这不过是对角色的合理延伸,就像有人看到小猪妖想到 “打工人”,有人想到 “追梦人”……

都是一种对电影作品的正常解读。

但宣发团队大概没算到,舆论很快变了味,甚至失控

先是有人把“猪妈妈想逃离”和“电影鼓吹离婚”“破坏家庭”捆绑在一起,标题越写越夸张:

傅首尔一句话,毁了全家欢动画”“带娃看完想离婚,这电影到底想教什么?”

先不论这种偏激的话能不能站不住脚。

电影里的猪妈妈,温柔又坚韧,缝裤子、盼孩子安稳,从头到尾没提过逃离。

傅首尔的话也只是 “可能”,怎么就成了电影的 “主旨”?

紧接着,“退票”“避雷”的声音开始扩散。

甚至有媒体言之凿凿:“傅首尔这席话,直接让电影票房少了两个亿”。

这下,舆论彻底哗然。

可是,事实确是如此吗?

01

傅首尔是 8 月 10 日在《浪浪山小妖怪》北京首映礼发表观点。

8 月 9 日(周六)《浪浪山小妖怪》日票房是 1.03 亿,周天 1.1 亿。

8 月 11 日(周一)跌到 5215 万,接下来几天的票房都维持在 5000 万左右。

猛一看,似乎票房暴跌,舆论直指傅首尔。

但是,这是工作日啊!

了解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周一到周五本就是票房淡季,工作日票房下滑是常态。

尤其是依赖家庭观众合家欢动画,更依赖周末两天。

你看同期的《南京照相馆》,票房不也从周末的 1 亿+掉到 5000 万左右,跌幅和《浪浪山小妖怪》相当嘛!

而且,《浪浪山小妖怪》还一直保持了日冠。

这不,到了这个周末,昨天周六又反弹到 9618 万,领先一大截。

周天 8858 万,倒是《南京照相馆》,颓势尽显。

说白了,根本没有所谓的“票房暴跌

那些接着舆论造势的人,估计连电影总票房的基本盘都没搞明白。

截至争议发酵一周后,《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已破 10 亿,豆瓣评分 8.5 分,猫眼评分 9.7 。按照这个走势,最终成绩只会远超预期

02

整个事件,有意思的是片方的态度。

争议起来后,既没看到他们出来澄清傅首尔的言论语境,也没回应那些价值观争议。

反而有消息说,宣发是小红书自主策划的。

这多少有点 “甩锅” 的意思。

但明眼人都知道,邀请傅首尔站台,只可能是片方的宣发策略

傅首尔的粉丝以女性为主,苏敏的粉丝中也大部分都是 40 岁以上女性。

片方试图通过她们撬动女性市场,将电影从 “合家欢” 扩展到更多女性观众。

就是一次常规的宣发尝试。

只是他们没算到,网络舆论会这么 “能抓重点”。

傅首尔的话被抽离语境,和 “离婚”“家庭” 强绑定,再被媒体用夸张标题放大,硬生生把一场角色解读变成了 “价值观之争”

那些喊着 “退票”“避雷” 的声音里,有多少人真的看了电影?

又有多少是跟着标题走的情绪宣泄?

03

其实这场热闹里,最该看清的是两个事:

第一,《浪浪山小妖怪》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谁的解读,而是每个观众在里面看到的自己:

是小猪妖想走出浪浪山的执着,是猪妈妈缝补裤子时的温柔,是每个小人物在困境里的挣扎与坚守。

这些东西,不会因为一句争议言论就褪色,更不会被几句夸张标题就否定。

第二,争议反而帮电影 “破了圈”。

很多人原本不知道《浪浪山小妖怪》,因为这场讨论反而好奇去看了:

年轻人觉得 “傅首尔说的没毛病”,带着朋友二刷;家长们虽然吐槽几句,周末该带娃看还是照去不误。

所谓黑红也是红。片方或许该庆幸这场宣发 “失算” 最终没变成 “失控”。

当然,换个角度看,这或许也是国产动画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当一部动画跳出 “低幼”“安全” 的舒适区,开始触碰 “小人物的挣扎”“代际的矛盾”,必然会引来多元解读。

争议不可怕,只要没因此丢掉了这种表达的锐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浪浪山小妖怪》宣发失算:傅首尔的话没砸了票房,倒炸了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