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文君 北京报道
是路它就免不了
有沟沟坎坎
就看你怎么去闯
怎么去闯每一关
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千难万险脚下踩
啥也难不倒咱
……
这是电视剧《马大帅》的片尾曲《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节选,词作者是歌手、作家单丹。
第一次见到单丹是在北京的鲁迅文学院。还未见到单丹本人,《华夏时报》记者便在楼道里听到了她的笑声。她刚刚参加了第三期鲁迅文学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结业典礼,正在与同期的其他同学聊着写作相关话题。
在与单丹交流过程中,你完全不会注意到这是一位需要依赖轮椅出行的女士,她总是很开心地讲述着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故事,乐观积极的心态一直打动着记者。
“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不仅是单丹对人生百态的观察,更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残疾人歌手到爆款电视剧片尾曲作词者,再到作家,单丹不惧任何一次的事业转型和生活变化,从未放弃过追寻热爱的事情,反而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我感到很幸福,也很感恩,我们班有32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作家,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但是我们心是一样的。我看到了每个人身上不屈的灵魂,我们都在文学的道路上,用文字点亮生命,照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单丹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我本想成为一名中医,最后成了歌手”
当记者提及最初的梦想是什么时,单丹平静地说:“我本来想成为一名中医,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中医,但是后来发现唱歌才是内心渴求的梦想。”
2岁时,单丹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无法行走,终身只能与轮椅为伴。“我有记忆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坐轮椅了,小时候也会走路,但是两岁的时候疾病发作,从此就无法站立行走了。”单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正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自己想成为医生,消除病人身上的病痛。
与同龄人一样,单丹逐渐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她的父亲是音乐老师,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下,单丹琴棋书画都会。“小的时候我就在父亲的笛子和二胡声中,闻着他书法的墨香唱着长大的,我的爱好就是唱歌。”单丹说道。
初中刚毕业时,单丹的朋友告诉她,有一个机会可以参加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但那时的单丹已经做好了学习中医的一切准备,完全没有想过参加歌手比赛,甚至成为一名歌手。“我本来打算在家乡的小镇上开个中医诊所,给别人看病,消除身体的病痛,参加残疾人歌手比赛之前,我还在家里背中医汤头,带教老师都找好了,但是听说有机会参加歌手比赛,我感觉冥冥之中触碰到了自己的梦想。”单丹回忆道。
然而,参加唱歌这件事在单丹的父母看来,是异想天开。单丹的父亲认为,全国这么多残疾人歌手参加海选,获得决赛的机会怎么可能落到单丹的头上?就算进入了决赛,又怎么可能获奖呢?
“父母不同意我去,但是我心里一直盼望着这件事,就上火了,开始发烧,最后去医院了。”看着单丹对唱歌比赛的强烈向往,父母最终同意让她试试,于是拿出了家里的两盒旧磁带,抹除之前的信息后,给单丹录制歌曲。

单丹参加残疾人歌手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单丹获“南海杯”第二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通俗唱法优秀奖/受访者供图
随着磁带的寄出,单丹获得了参加比赛的机会,一路闯进决赛,最终获得了“南海杯”第二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通俗唱法优秀奖。“为家乡争光了,家里好多人,很多领导都来看我比赛的重播节目。或许是看到我在音乐道路上展现出来的天赋,我的父亲决定搬家到沈阳,找更好的音乐老师指导我学习。”单丹说道。
搬家至沈阳,一家人的生活成本变高了。为了补贴家里开销,也为了锻炼自己的唱歌技巧继续追梦,单丹开始在歌厅唱歌。“1995年,我17岁开始在歌厅唱歌,很多听众听说我获得了歌手比赛的奖项,都愿意跨区来听歌,挣到的钱基本能覆盖家庭支出,最后还能供弟弟上学。”单丹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从创作型歌手到作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丹在歌厅见到了导演赵本山。“刚认识赵老师的时候,他说这孩子唱得太好了,还这么阳光,这么可爱。赵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歌唱,我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大鼓励。”单丹表示,后来赵本山鼓励她不仅要当歌手,更要当一名创作型歌手,于是她开始尝试写歌。
尝试写歌的一年里,单丹的进步很大,赵本山决定让她参与电视剧《马大帅》的片尾曲创作。单丹接到这个任务后感到又惊又喜,同时压力也很大,几乎每天研读剧本,每天都写一稿歌词。“赵老师说我的歌词写得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就不知道缺点什么。他有一天忽然说你别考虑剧本人物了,就写你自己,写你对生活特有的感悟。”单丹回忆道。
这让单丹一下陷入了迷茫,才25岁的她如何能够对生活产生足够深刻的感悟和见地?“我想了一整宿都没有想出来,在房间里不停地挪着轮椅,后来我就盯着窗外的干枯树枝发呆,突然有一只鸟飞到了树枝上,又飞走了,我那会一下就有了灵感,我感觉自己的视角从生活中跳了出来,似乎以一种更高纬度的观察角度看到人生百态,这首歌的前四句一下子就写出来了——每一天哟每一年,急匆匆地往前赶,哭了倦了累了,你可千万别畏难。”回忆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单丹感慨万千,仿佛又开始回忆了一遍之前的人生。
2004年春节期间,电视剧《马大帅》播出后变成了街头巷尾常被念叨的热播剧,单丹参与创作的片尾曲也被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们一遍又一遍地传唱。“一直到电视剧播出后,我才松了一口气,这么多年我其实一直背负着很多压力和爱前行,我觉得自己必须努力,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爸妈在电视机前看到我的名字出现了,悄悄地流眼泪,我那会也不敢看着他们,内心觉得搬到沈阳这么多年,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单丹回忆这个场景时,眼眶有些湿润,她告诉记者,后来有很多观众和听众朋友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她,《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这首歌给了他们生活的持续动力。
单丹从未想过一首歌可以带给人这么大的能量,她突然认识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于是她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在朋友和前辈们的建议下,单丹开始写自己的自传,书的名字就叫《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我们写的作品要有使命感”

2018年,40岁的单丹开始提笔写个人自传,2023年单丹个人自传《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正式出版。单丹坦言,刚开始写书的时候,每天在自我否定和肯定中度过。“我获得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帮助和爱。我想通过写书,对爱我的人、我爱的人更好表达感恩。也想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还想让更多残疾人朋友不要害怕融入社会,要勇敢走出家门。”单丹表示,书里很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融入社会生活时心态的转变过程,也详细举例残疾人如何上飞机等,希望读者对残疾人群体更加包容和理解,同时也希望残疾人朋友能够从身体和心灵上都融入社会。
当记者谈及文学创作相关话题时,单丹表示此次培训过程中,有一句话令她印象深刻:“残疾人作家的创作是残疾人的文学创作,而非文学中的残疾人创作。”
单丹表示,这句话让她觉得文学创作可以打破残疾人标签,在某种程度上,因身体残疾而所经历的事情和人生感悟,其实是进行文学创作时的宝贵财富。
“我们写出来的作品要有使命感,不单单是写自己,要跳出自己,要写大我,从我到我们再到这个时代,参加这次写作培训让我备受鼓舞,我们班的作者都信心满满,热血沸腾,接下来我们会不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单丹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对于未来创作,单丹表示,歌曲创作和文学写作将同步进行,只要灵感不断,就会持续创作下去。“接下来我可能会集中精力再写一本书。”单丹说道。
25岁创作爆款电视剧片尾曲,40岁写个人自传,单丹认为每一次作品创作都是新的人生起点。“我觉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轨迹。不管你选择什么,做什么,不仅仅要肉体活着,更重要的是精神也要活着。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虽然不能走路,但是我用笔可以走出一条路。”单丹说道。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