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盈再次登上热搜,这次的关键词却不是她母亲张凯丽的女儿、也不是和赵丽颖合作的“搭档”,而是充斥网络的口诛笔伐。

她本有着丰厚的资源,然而一直未能真正打响名声;而某档综艺却让她一夜之间成为话题中心。到底是什么让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张可盈的母亲是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凭借电视剧《渴望》中刘慧芳一角,奠定了她在圈内的地位。作为资深演员,张凯丽不仅在演技上深得人心,且在圈内也是数一数二的老戏骨。然而,提到张可盈,大家的第一反应依旧是她是“张凯丽的女儿”,而她本人似乎总是在母亲的光环下难以脱颖而出。

或许你并不熟悉张可盈这个名字,但如果提到她在《幸福到万家》中的角色“何幸运”,你就能联想到她了。在这部剧中,赵丽颖饰演的“何幸福”广受欢迎,而张可盈的表演虽然没有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仍然能勉强被记住。然而,这个模糊的印象并未给她带来大的突破。

直到某档音乐综艺节目《让我来唱》开播,张可盈才终于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并非源于她的演唱实力,而是她在节目中的一系列行为让观众对她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节目中的导师选人环节,张可盈因选择胡彦斌被拒绝后,试图通过郝蕾的帮助转机,却在沟通中表现得毫不尊重,甚至让郝蕾的好意转瞬间成为“备胎”。郝蕾当场黑脸收回邀请,而胡彦斌也不客气地指出她的“意志不坚定”。蔡国庆也忍不住提醒她:“机会需要主动抓住。”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节目组安排选手住在简陋环境中时,张可盈大爆发:“这是把我关起来了?”要求改变规则,允许她自费住酒店。网友纷纷质疑她这类行为:“这哪是来比赛的,分明是来体验公主生活的。”

观众的不满并非来自她拥有背景,而是她似乎并不珍惜自己已有的资源,且毫不努力。相比之下,许多凭借自身努力站稳脚跟的艺人则显得更加踏实。就拿周迅来说,刚出道时,她在剧组里当过龙套,跑来跑去学习演技;张译则是多年跑龙套,锤炼自己的演技,最终才走上了正轨。正如那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些艺人拥有资源,但他们先把基础打牢,才有了后来的飞跃。

相比之下,张可盈似乎更倾向于依赖自己背后的资源,参加综艺时着力打造人设,唱歌跑调后依赖修音,而演戏时更依赖提词器,根本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观众的认可。在综艺节目中,她的表现总给人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印象。唱歌时破音,下台后却不反思改进,只顾着想引起观众注意,把结果看得远远比过程重要。观众批评的正是这种态度:“拥有条件,却不懂得珍惜。”

张可盈的“缺乏眼力见”在她参加的另一档综艺《声临其境》中也有所体现。当时,她在前辈发言时不断交头接耳,甚至抢话,不仅如此,还在猜选手环节中大声喊:“我猜对了,我猜对了!”这一幕让不少网友愤怒,直呼:“真是无语。”她事后表示自己“不太懂为人处事”,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她天生的傲慢,不愿意去学习和改进。这个傲慢与她母亲张凯丽在娱乐圈的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自小在名门背景下长大的她,似乎习惯了被捧着走,却忘记了“尊重”这两个字。

实际上,观众并不是要对张可盈苛求,而是看重她对待职业的态度和成长的诚意。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踏实肯干,只有在过程中的成长才能换来真正的认可。张可盈如果能从这些批评中汲取教训,沉下心来锤炼自己的演技与歌唱技巧,同时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也许她会迎来一个新的转机。毕竟,观众并不关心“谁家的孩子”,他们更关心的是:“你是谁。”

娱乐圈如同一个市场,有背景和资源的人可以借助这些条件吸引眼球,但即使你吆喝得再响,如果你的能力不匹配,也很难真正打动观众。那些没有背景却有实力的艺人,只要作品足够好,观众也会自然追随。张可盈现在所拥有的资源,如同菜市场的摊位,好的位置固然重要,但要卖得好,关键还在于“菜”的品质。她是否能够将自己的“菜”做得更好,真正成长为一个有实力的艺人,决定了她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也许,这次的争议对她而言并非坏事,正如孩子犯错后被父母“修理”一顿,虽然疼痛,但能让人更加清醒。只有从这些批评中找到真正的方向,张可盈才有可能从“被骂”中走向更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