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肝胆相照,终究是错付了。
洪森和他信,曾是过命的交情。
如今一通电话,断送了他们的“兄弟情”,也让佩通坦被迫下台。
看起来,佩通坦似乎走上了英拉的老路,但洪森可别高兴得太早。
就在佩通坦停职前一天,泰王批准了佩通坦提交的一封文件。
或许,这一切还有转机……
01
佩通坦真的“下台”了吗?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在宪法法院宣布佩通坦“停职”的前一天,泰王瓦吉拉隆功签署通过了她提交的新一轮内阁名单。
注意,不是新总理的名单,而是她停职前,以总理身份签的最后一份文件——王上批了。
这很关键。
佩通坦下台,但还没出局。泰王给她留了位置,也给他信家族保留了“盘中之子”。这局棋,远没下完。
她虽然不再是总理,但依旧是文化部长,仍在内阁。
要理解她的这次“退场”,先得明白泰国政治一个绕不开的隐形玩家——军方。
自1932年泰国立宪以来,军事政变13次,大大小小的“临时权力过渡”更是数不胜数。
每一个文人政府,都是在军方的“默许”下才能顺利执政。而他信家族——佩通坦的父亲和姑姑——都是曾与军方“交过手”的人。
英拉的下台,就是因军方不满她的稻米收购政策;而这一次,轮到了佩通坦。
导火索,是那通“好心但说错了话”的电话。
电话内容不复杂,但分量极重。
她在通话中批评泰国军队。这些话放在朋友圈都属于敏感词,何况被传到军方耳中。
这不是失言,而是踩了雷。
在泰国的政治体制下,宪法法院通常被视为稳定结构的“保险丝”。军方不好直接出手,就借法律程序“冻结”。
02
与此同时,洪森的态度转变也颇具看头。
洪森的表现,从一开始的“无辜程序流出”,变成了后来直播中的“怒斥背叛”。
他说,是他信家族“先背叛了自己”,但具体背叛了什么,怎么背叛的,至今没说清楚。
这就有意思了。
这位来自柬埔寨的“老朋友”,手段和性格从来不是温吞水。
这个人,从1997年一手策动政变,把第一首相拉那烈赶出国,到今天牢牢掌控柬埔寨二十余年,他的手腕和耐心,不输任何亚洲强人。
当年也是西哈努克出面调停,才让拉那烈回国做了个“挂名副首相”。
可自此以后,柬埔寨的首相就再也没换过姓。
西哈努克去世后,儿子西哈莫尼继位,但基本无实权。
说得不好听一点,如今的柬埔寨就像三国末期的东汉,西哈莫尼这个国王,更像是被“挟天子”的汉献帝。
好多中国网友都有一个看法,如今的柬埔寨,就像是三国末年的东汉。西哈莫尼像是“汉献帝”,洪森掌握实权,朝政尽归一人。
这一点,佩通坦未必看不懂。
03
佩通坦上任之后,动手最快的事就是电诈。
先是断电断网,后又跨境执法,甚至还推动立法让银行、电信、平台承担“协助诈骗”的连带责任。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些电诈窝点,并不只是几个边境的黑网吧,而是牵涉跨国利益链、灰色地带,和周边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动得快,就容易砸到不愿被动的人的“饭碗”。
而她偏偏就敢动,而且动得又狠又高调。
她虽是女总理,但手腕并不输当年的英拉,可惜英拉的政治生涯太短,被迫在最关键的时候离场。
很多人拿她与英拉相比,觉得她可能重蹈覆辙。
其实不然。
英拉当年下台,是彻底离场。而佩通坦这次,是主动退半步。
她没走,她信家族背后还有庞大网络,泰王给了她留位,王室、军方、商界之间的缝隙,还轮不到她说“再见”。
军方这次没动用政变手段,也没掀起大规模内阁更换,说明很多线还没拉到底。
再看泰王瓦吉拉隆功的操作,也不失精妙。
有人说泰王瓦吉拉隆功“爱玩不理政”,但这次他展现出来的处理方式,恰恰说明了什么叫“手不伸太长,但关键时候不含糊”。
他没有第一时间干预宪法法院的决定,保持司法独立性,避免王室被卷入泥潭;
在停职前一天快速签署内阁名单,让她出任文化部长,不管泰王动机如何,都是间接替她挡了一波政治风暴。
更别忘了,佩通坦的丈夫,是泰王的侄子。
这层姻亲关系,也使得王室在这场风波中,更加谨慎。
04
看到这儿,很多人会问——这事和中国有啥关系?
关系不小。
中泰铁路在建,中柬经济走廊规划推进;中国主打的“一带一路”,泰国和柬埔寨一个是交通节点、一个是口岸要地。
一旦泰国内部出现政治真空,外部合作项目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这两个地方一乱,项目进度就要掂量。
佩通坦是明确的“亲中派”。从企业互动到推动合作,再到区域平台参与,她一向立场鲜明。
她的“暂别”虽然引发关注,但没完全出局,意味着中国在泰国政坛的“友好窗口”并未关闭。
在东南亚,没有永远的输家,也没有永远的赢家。
他信家族三代四总理,每一次低谷,都是下一次转身的伏笔。
这次佩通坦暂退,未必是坏事。她积累了执政经验,打出反诈实绩,还在王室保驾护航下继续留位。
洪森这次可能打赢了“短线”,但长期看,他动用国家级资源对付邻国总理,已经在国际舆论上输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