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叶小纲(左)与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合影
叶小纲是我国当今音乐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他创作的大型舞剧《红雪》《深圳故事》等引起轰动。
叶小纲创作的交响乐《春天的故事》深受乐迷喜爱。他还为《湘女潇潇》《死神,老人和少女》《望日莲》《芬妮的微笑》《玉观音》《惊涛骇浪》《太行山上》《刮痧》等一系列影视剧创作音乐。
2001年、2005年,叶小纲凭借《刮痧》《太行山上》,分别夺得第21届、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叶小纲)
叶小纲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叶纯之,父子俩共同闪耀在中国乐坛。
叶小纲婚姻沧桑,他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再婚后幼女不幸夭亡……
“细品名人”在全国一家知名媒体做编辑记者时,面对面采访过叶小纲大师,拿到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客观真实。
父亲叶纯之大名鼎鼎,右眼失明,父母都已去世
(年轻时的叶纯之)
叶小纲的父亲叶纯之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南雄县,是著名的音乐家。他为《江湖儿女》《嫦娥》《近水楼台》《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等电影创作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叶小纲的母亲是大家闺秀,会弹钢琴,叶纯之夫妇共育有4个儿女。
叶纯之是进步的音乐家,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他被组织派往香港工作,担任香港南国酒店的总管。
这家酒店是中共在香港的重要场所,叶纯之以酒店总管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与此同时,叶纯之还是香港红极一时的作曲家,先后在香港的龙马、长城、邵氏、永华、亚洲、凤凰等电影公司担任作曲。
(叶纯之任香港很多电影公司的专职作曲,这是他和电影明星夏梦)
1954年,在组织的安排下,叶纯之带领家人返回上海,一家人住在陕西南路的一幢洋房里。
叶纯之回内地不久,受潘汉年案件的牵连,他被隔离审查,这一审查就是4年。
1958年,叶纯之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可以正常工作了。他与机关干部下农村劳动,他创作的歌曲《大家唱》有两句这样的歌词:“人民公社是天堂,大家吃饭不要钱”,深受群众喜爱。
1958年9月的一天,叶纯之挥着锄头锄地,他前面的同事挥舞锄头时,锄头不慎脱手,砸在叶纯之的右眼上,顿时血流如注。
叶纯之与妻子摄于上海龙华,他母亲眼神不好,一直到去世,都不知道大儿子,早就没有了右眼(摄于60年代)
叶纯之被送往医院急救,一连抢救了3个月,但他的右眼还是失明了,这年叶纯之才32岁。
叶纯之出院后回到上海,被安排去工厂劳动。期间,在姐姐叶露茜的介绍下,叶纯之为九江市越剧团创作越剧《林启荣》,他还为工厂及上海市文化宫艺术团排演沪剧《王魁负桂英》。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叶纯之被打成特务,家被抄了,人被折磨得九死一生。
1968年,叶纯之在被批斗完后,吞下了273片“鲁米钠”自杀,幸亏被妻子及时发现送医。
(叶纯之)
1970年,叶纯之被安排到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担任日语翻译,后被任命为翻译组和校对组组长。
1977年,姐夫杜宣请叶纯之为自己创作的话剧《彼岸》创作音乐。
《彼岸》公演后,叶纯之引起了上海音乐界的注意。随后,他又为《灰姑娘》《勿忘我》《贵人迷》等10多部话剧创作音乐。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注意到了叶纯之,但不知这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小时候的叶纯之与母亲(右一)、姐姐叶露茜(右三)、妹妹叶小梅合影
贺绿汀与杜宣是对门邻居,从杜宣那里,他得知叶纯之是叶露茜的弟弟,便决定将他调进上海音乐学院。
经过一番周折,叶纯之于1979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研所。工作期间,叶纯之参与创建了上音的音乐美术教研室,并担任该教研室主任。叶纯之还是《人民音乐》杂志的编委。
叶纯之出版的《音乐美学导论》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被多所高校当作教材。
1987年,叶纯之离休后去了香港,担任香港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妻子也跟着他去香港生活。
叶纯之夫妇与女儿(摄于上世纪80年代)
1997年,叶纯之被查出胰腺癌,在香港的玛丽医院接受了手术。医生将叶纯之的腹腔打开后,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了,于是又将他的腹腔缝上了。
几个月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叶纯之回到上海一家医院接受保守治疗。
叶小纲和哥哥姐姐,为了让父亲生活方便,把家里的一楼客厅改为父亲的病房。
1997年9月14日,叶纯之在上海因癌离世,享年72岁。临走前,他对妻子说:我想回香港。妻子哭着回答:我一定带你回去。
(叶纯之的妻子)
叶纯之的遗体在上海火化后,妻子将他的骨灰带回香港,安放在香港东南的歌连臣角山的石棺中。
叶纯之病逝后,妻子很悲痛,在4个儿女的孝心呵护下,她变得很坚强。
2020年1月10日,叶小纲的母亲因肺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叶小纲赶往香港看母亲,老人已经一个多月没睁眼了,叶小纲的到来让她突然睁开了眼睛。
她艰难地说:小毛(叶小纲的乳名)来了,旋即两行清泪从她眼角流出。
(叶小纲与母亲)
叶小纲一直拉着母亲的手,母亲半睁着眼睛看着他,两分钟后母亲安详地走了。叶小纲将母亲的遗体送到太平间,含泪向母亲三鞠躬。
母亲的遗体火化后,叶小纲与家人将父母的骨灰安葬在一起。
每年清明节,叶小纲去香港给父母扫墓,会在家里弹一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这是父母生前最喜爱的曲子。弹着弹着,他的眼里就会涌出泪水。
当了6年钳工,逆袭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
童年叶小纲(前中)与父母和哥哥姐姐
叶小纲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们都在香港出生。1954年,叶纯之一家从香港回到上海,1955年9月23日,叶小纲在上海降生。
叶小纲一家住在上海陕西南路一幢3层洋房里,由于家里人口多,父母要上班,还要打理生活,非常辛苦。
叶小纲小时候经常凌晨去马路对面的菜市场帮父母排队买菜,一排队就是两、三个小时。
叶小纲4岁开始学弹钢琴,6岁考入上海市少年宫舞蹈队。但叶小纲对舞蹈不感兴趣,在家里疯狂练习钢琴。
(叶小纲的二姐插队时的照片)
1971年,叶小纲初中毕业后,被下放到上海的崇明岛农场劳动,他学会了插秧、割水稻。
1972年,叶小纲因为哥哥姐姐都在农村插队,他可以回城,便被安排到上海郊区一家偏僻的造纸厂当钳工。
叶小纲一直当了6年钳工,第一年是学徒,工资非常低,但他将工资攒下来,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
叶小纲每天早晨6点就赶往工厂上班,傍晚7点才回家。吃完晚饭后,他坚持练习两个小时钢琴,睡觉前再靠在床头看《鲁迅全集》。
(1981年叶小纲在鲁迅故居)
星期天,叶小纲会在家里弹8个小时钢琴,左邻右舍烦透了,他夜里弹,白天也弹,影响别人休息。为此楼下的邻居经常用竹竿捅天花板。
还有人拿石头砸叶小纲家的玻璃,他家的窗玻璃被砸碎了好几回。
叶小纲在工厂上班,一直想入团,但因为父亲的原因,组织上不接纳他。还有同事向领导反映:叶小纲不务正业,天天在家里弹钢琴,这是封资修的东西,不是根红苗正的工人该干的事。
叶小纲一直想考入文工团当一名钢琴演奏员。他考过总政、空政、海政、铁路、煤矿等多家文工团,招生老师都说他有天赋,业务好,但政审就是过不了关。
叶小纲(右)与哥哥和大姐合影
父亲叶纯之觉得自己耽误了儿子的前途,非常愧疚,当着叶小纲的面掉泪,叶小纲心里别有滋味。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叶小纲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破茧而出。这年,中央音乐学院没有设钢琴专业,叶小纲只能选择作曲系。
叶小纲用3天时间写了一首曲子,顺利通过了专业考试,他文化课的考试成绩也很好,最终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录取了。
本来作曲系准备招收10个学生,后因领导的关心,共招了36个学生。
(学生时代的叶小纲)
1981年,叶小纲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个人作品会,演奏了《岱雪》《弦乐四重奏》《果子熟了》等作品,作曲系的教授杜鸣心与音乐老师妻子张萍出席了他的音乐会,给予叶小纲很高的评价。
1982年,叶小纲创作的《中国之诗》获得美国齐尔品作曲比赛第一名。
1983年,叶小纲创作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奖。
求学期间,叶小纲与谭盾、瞿小松、郭文景,被称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级合影。叶小纲(第三排右五)、谭盾(第二排右四)、郭文景(第二排右三)
1983年,叶小纲以优异成绩毕业,被留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叶小纲从一名普通钳工,逆袭为著名的青年作曲家,他的奋斗历程被传为佳话。
从美国归国后离婚,再婚后又痛失幼女
1984年,叶小纲参加在新西兰举行的亚太地区艺术节及作曲家大会,他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作品《西江月》,让人刮目相看。
叶小纲的优秀引起了国际同行的主意,香港的希曼国际唱片公司为他出了唱片。
(意气风发的叶小纲)
1985年,叶小纲患上了急性肝炎,担心传染,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一间偏僻的小屋里隔离。
养病期间,叶小纲也闲不住,创作出了轰动一时的音乐作品《地平线》。
1986年,叶小纲结婚了,妻子也从事音乐工作。1987年,叶小纲在父亲叶纯之朋友的帮助下,获得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的奖学金,选择赴美留学。
这时叶小纲已经在国内大名鼎鼎了,他为《湘女潇潇》《死神、老人与少女》《望日莲》等影片创作的音乐深受欢迎。
叶小纲还为日本舞剧《浩浩荡荡,一衣带水》创作音乐,该剧在北京、东京公演后好评如潮。
叶小纲为了不人为制造跨国分居,将妻子也带到美国。刚到美国时,叶小纲只有1万美金,他要租房子,负担夫妻俩的生活,没过多久这1万美金就花完了。
学习之余,叶小纲想方设法勤工俭学,他为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的舞剧配乐。
到达美国第二年,叶小纲夫妇的女儿小咕降生了,这样一来,家里的开支更大了。叶小纲一度去中餐馆洗碗,加上小费,一晚上能挣到100美元。
(早年叶小纲)
叶小纲留学美国后,与父母很少见面,父子通过书信联系,父亲希望叶小纲学成后回国。
1995年,叶小纲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北京,他继续回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叶小纲与妻子在美国同甘共苦7年,有着很多难以忘怀的往事,然而回国不久,妻子竟向叶小纲提出离婚。
叶小纲一时难以接受,但婚姻还是解体了。让叶小纲聊以自慰的是,女儿跟随他生活。
(叶小纲的母亲与孙女小咕)
叶小纲在接受采访时,说重回单身是自己生活上最动荡的时期,人生很低迷,心情是暗淡的。
叶小纲用工作为自己疗伤,1996年他为电影《人约黄昏》创作的音乐,获得上海电视台颁发的最佳电影音乐奖。
1998年,叶小纲为电影《半生缘》创作的音乐,获得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提名奖。
叶小纲离婚后又再婚了,与第二妻子于2004年生下了一个女儿。
(叶小纲)
2006年,叶小纲的小女儿不幸因病夭亡,给他带来巨大的悲痛。几个月时间里,叶小纲苍老了很多,也住进医院,说起女儿眼里满是泪水。
他把对女儿的哀思化作音符,创作出长笛协奏曲《十二月之菊》,很多乐迷被感动落泪。
随着时光的流逝,叶小纲虽然生活恢复正常,但痛失爱女的伤痛一直沉淀在他的内心。好在大女儿聪慧活泼,身体健康,给叶小纲带来慰藉。
2015年6月,叶小纲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8届主席。
叶小纲(右)与濮存昕合影
虽然行政事务繁多,但叶小纲还在从事音乐创作,他多次在北京、广州、香港及美国纽约等地举办作品音乐会。
叶小纲创作的都是高雅音乐,需要拉赞助。有一次,为了5万元的赞助费,叶小纲与同行在一个投资方家里坐了一上午。叶小纲还经常熬夜设计海报、选曲目,因此他的每一场作品音乐会规格都很高,颇受欢迎。。
2025年,叶小纲已经70岁了,晚年的他依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他要创作,社会活动繁多,还要筹办个人作品音乐会,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叶小纲)
瞿小松、叶小纲、张丽达、刘索拉和郭文景(从左至右)
叶小纲注重运动,心态好,看起来比同龄人起码要小10岁。
叶小纲在农场当过知青,还当过6年钳工,最终逆袭为德高望重的音乐家。他也经历过失婚、丧女的打击,人生有泪有痛。
叶小纲的人生就像一部长篇小说,厚重、深沉、耐读,感染人,激励人!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