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点电影原创
国产古装剧终于不再是古偶的天下。
一部黑马,横空出世。
,噱头直接拉满。
播出首日,火速登顶热度第一,断层碾压全部古偶。
古装剧赛道要变天了?
稍等。
究竟是惊喜还是惊吓,看过才能知晓——
央视播出,阵仗不小。
别的或许不敢说,但区别其它古偶,它绝对算得上是年度“高质”古装剧。
全是加分项——
第一,原创剧本。
取材自《盗墓笔记》中的角色汪藏海,由此撰写了一个独立的原创故事,每一场戏的剧本,都由导演编剧再三打磨。
第二,细节考究。
即使是剧中一闪而过的道具,都在力求有据可考、有史可依。
第三,电影质感。
网传总投资3.8亿,每一帧都带有难得一见的古典质感,滤镜、光影更是电影级别。
十年磨一剑。
《藏海传》会成为《甄嬛传》后又一经典吗?
这话,或许还为时尚早。
好剧之形
有“好剧相”。
这是老妹儿和大部分观众对《藏海传》的第一观感。
一部当下少见的古装剧。
终于摆脱了短剧式逻辑叙事,花里胡哨的名场面堆积,而是真正的从故事、人物出发,去做出一部好作品。
但细品之下,却有丝疑惑。
怎么这么像?
经典国剧的设定,几乎都被牢牢套在了《藏海传》的身上。
第一,《盗墓笔记》的神秘氛围感。
古墓谜团和冒险探秘,这剧的第一层皮肤就是“盗墓”元素。
先是营造惊悚紧张的氛围。
朝廷下令修建封禅台,然而越挖越深,地洞之中所有工匠突然晕厥倒地,而远处漆黑深邃的黑洞中,还传来阵阵莫名怪异的叫声。
再是设计诡异恐怖的设定。
在循着声音进入洞穴后,密密麻麻的活死人军团突然吓了观众一跳,他们不死不伤,只为守护着某个不可告人之物,而这物件似乎就是操控他们的关键。
对于很多探险题材爱好者来说,不知道的还以为刷到了《盗墓笔记》的续集。
第二,《琅琊榜》的棋局式剧情。
藏海真的很像梅长苏,他的第二层皮肤就是“权谋”之士。
天崩开局,有:出身官宦之家,惨遭灭门之冤,只剩他一人从死里逃生。
整容复仇,有:在遇到高人相救后,改头换面以一个“病弱谋士”的身份重生,背负血海深仇,朝堂搅弄风云。
家国大义,有:在蛰伏多年进入朝局之后,藏海不再执念于心中的仇恨,而是将权谋斗争与守护苍生的理想结合,超越个人复仇,投入国家大业。
权谋剧情环环相扣,观众也有种看国剧终于需要脑子的感觉。
第三,《庆余年》的爽剧式人设。
作为男主,藏海担负着和范闲同等的非他不可的“天选角色”,这也是他的第三层皮肤。
天赋爆表是因为自小训练,范闲的医术和制毒,和藏海的堪舆和谋略,都源自师父的良苦用心。
他们自带辅助角色,范闲的重生模式,进京认亲自带五个爹护体,而藏海的复仇开启,也有四个师傅甘当守护之神。
每当藏海遇到难题无法解决之时,他们就会凭空出现,解救他于水火之中。
而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入局朝堂的藏海和范闲,其实也都只是一枚棋子。
周围所有人都是因他而存在,背后原因也是借他之手改变朝局,你以为的爽剧,背后正铺设了一个巨大的权谋蓝图,它有着意想不到的剧情展开。
这剧很典。
在多重经典设定加持之下,剧也很难不好看。
但若想成为经典,却还差了一口气。
男频爽剧
初看这剧,套着爽剧的外皮。
原有着幸福人生的藏海,一夜之间身负血海之仇,在历经十年隐忍和学习之后,开启了一场逆袭复仇之路。
爽剧元素一应俱全——
先换脸,这剧有着极强的严谨性,为了防止长大后的藏海被看出原来的样貌,导演并没有敷衍的让其他角色自动眼瞎,而是认真给藏海割了双眼皮,重塑了骨相。
再拜师,想复仇先学艺,于是多个师父指导,藏海的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从技术活到情商课,就连美人计一类的感情陷阱,都是提前经过训练的,力求美人坐怀心不乱。
在逻辑缜密的铺设下,藏海的复仇才有了更强有力的依据。
这爽,也不再违和。
再用脑看,其实是权谋内核。
这才是整部剧藏在内里的真实意图——打造一部堪称经典的权谋剧。
两条线并行。
一条明线是复仇路:藏海如何以一个不可见人的身份,干掉一个朝堂高官?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结果,但藏海却像是伪装好的“卧底”,在了解仇人的喜怒之后,有针对性的接近,每一步都犹如刀尖舔血,稍不留神就死无葬身。
看平平无奇的小人物靠智慧向上攀爬,一步步走上朝堂步步高升一雪冤屈。
这种绝佳体验感,也让观众的心为之跌宕起伏。
一条暗线是权谋战——复仇背后隐藏着的是朝堂阴谋,藏海该如何抉择?
故事自开场就在“埋钩子”,每个点都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理由。
比如,藏海父亲发现的“鬼玺”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因此导致平津侯追杀,最终全家灭门?
再比如,抱走藏海的铁面人真实身份是什么,他似乎知晓这背后的一切缘由,但他为何不告诉藏海真相,又为何引导藏海长大复仇?
还有,藏海众多师父的存在原因?
星斗大师胳膊上藏有“死”字刺青,在藏海离开后他因何选择自焚毙命?
高明师父守在藏海身侧,他隐藏在面具之下又是怎样的面孔?
在复仇背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阴谋,而阴谋之外还有更大的阴谋。
这权谋大戏,估计要诸葛亮来了才能猜出幕后真相了。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剧的爆火,难免很多观众开始严苛要求,用“放大镜找缺点”。
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隐藏不住。
比如,男主藏海人设问题。
还是避免不了一种“大开金手指”的观感。
即使是因为家族基因自带天赋,再加从小接受言传身教,但两次经历生死历劫,最终都是以牺牲所有人来衬托藏海,未免有种太过突出主角光环。
不止如此,人设还有种极强的割裂感。
原本背负血海深仇的他,在出场后却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剧中表现的他是所有事情都藏于心中,经过师父的训练之后,喜怒不形于色。
甚至剧中还多次强调一点,教导男主不要轻易相信他人,更不要被感情所操控。
但刚一进京的藏海,就忘了“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不仅把心中所想全盘托出,还遭到对方的设计陷害,身陷囹圄。
主角人设出现矛盾,整部剧也就难免跑偏。
更别提剧中“名场面”的逻辑问题。
平津侯身边的三名谋士,因忌惮藏海的才学,于是将藏海派去修缮皇陵,计划让藏海殉命陪葬。
但到了具体表现上,就是藏海暗设局中局。
以断龙石(墓门)关不下来为由,去构陷其中一名谋士替自己赴死。
但这一切都太过巧合,甚至有些强行合理。
第一,断龙石落下的机关是由水带动齿轮,而藏海设计让门无法降落,就是找人阻断了水流,但现场的所有负责人却无一人去查明原因,两手一摊就是不知道。
第二,藏海与师父约定好以一炷香为限,这期间他要顺利逃出皇陵中设有的机关,还要卡准时间让断龙石在他离开后落下,但剧中完全没有交代藏海为追赶时间而作出的表现,一切都只是那么的刚刚好。
在高燃剧情中刻意忽略掉逻辑问题,这权谋也就散架了。
一部本该成就的好剧,就这样“可惜”了。
难成经典
在剧播出之后,很多人以此对标《甄嬛》《琅琊榜》之类的经典。
甚至用了“超越”二字。
不得不承认,《藏海传》在古偶盛行之际,足以脱颖而出。
但,想成为经典还有一段距离。
先说好的部分。
在浮躁的国剧当中,它能耐心打磨原创剧本,每一帧画面构图都是电影级别,一个镜头就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这是国剧难得的真诚。
尤其还有一点,它找回了长剧的故事感,需要观众静下心来慢慢跟随走入故事。
但问题也恰是在此。
因为太想做到完美,反而不够完美。
剧中开场就有些没有抓住重点,墓穴情节看得观众云里雾里,权谋复仇路又显得过于割裂,观众有时候会感觉跟不上这剧情,对之后的剧情更是存在跳脱的疑惑。
背景交代不够细节,藏海在成年后进展神速,只是简短几个画面摆摆样子,就将训练的艰苦一带而过,让观众很难感同身受。
剧本本身更是存在问题,情节发展本该是惊险烧脑,最后呈现到具体情节却又不是有失偏颇。
底层逻辑不扎实,像是剧中一开始就能有小藏海突然闯入公主车架的举动,众多侍卫侍女却几乎没有阻拦,显得非常不符常理。
一个很悲惨的现实:近些年来,古装剧正在逐步落败。
于是,那些曾经的经典就被观众拿出来反复揣摩二刷三刷,越看越能发现其中的精彩。
比如,两大古装代表经典之作。
一部《甄嬛传》。
无论是剧情,演技,道具,场景都处处见真章,堪称宫斗之巅,从经典台词到细枝末节,观众总能挖掘出新的看点,反倒再重新解读后,有种常看常新的观感。
一部《琅琊榜》。
故事铺排宏大但又不琐碎,朝堂纷争、宫廷斗争、江湖之乱,每一剧情线都展现得错落有致,虽有儿女情长但甜而不腻,主角身份更是给故事赋予更多的传奇色彩,不像传统历史正剧般枯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反观《藏海传》。
整体来看瑕不掩瑜,甚至在第三集后有渐入佳境的观感。
节奏加快,剧情燃起,一个小人物凭借智慧成为权倾朝野的大臣,似乎也让观众看到了当初甄嬛的血泪升级史。
作为观众,我们能看出片方的“诚意”。
但对于经典来说,却不由得需要过分挑剔。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原因在于其经得起反复长期的检验,不会被时间冲淡,反而历久弥新。
而国剧想要真正获得观众的认可,成为不可复刻的经典,仍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