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歌手2025》全球发布会上,00后歌手单依纯因被拍到多次闭眼、点头打盹的瞬间,迅速登上热搜。
现场视频显示,在主持人发言环节,她的眼皮沉重,甚至因困倦频频低头,被网友调侃为“当代打工人开会状态”“00后松弛感的体现”。
发布会上,单依纯还因“反问式”回应记者问题引发热议。当被问到是否在意热搜上的“难听”词条时,她直言:我说我不在意你们会信吗?
她说众口难调啊,希望观众们关注的是音乐本身 ,而不是周边 。面对这样的议题,她用我们爱所有人化解了火药味,展现了佛系态度。为其点赞
事件发生不久,有人说:她够真实不做作,像自己上课犯困时一样。也有人批评说:不够认真,工作态度敷衍。
然而粉丝很是心疼她,说出单依纯近期因为巡演、上综艺等连轴转,身体已经超负荷了,疲惫的赶到发布会,连笑容都像是硬撑的。
“真实”背后,是年轻艺人的生存困境
单依纯的“瞌睡”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集体痛点——在高压环境下强装精神,不如坦然接受疲惫的诚实。
网友称她是“打工人嘴替”,正是对这种被迫营业状态的共情。但这份“真实”背后,折射的却是娱乐圈对年轻艺人的无情压榨。
据媒体报道,单依纯近期行程满满:全国巡演、音乐节、综艺录制无缝衔接,甚至刚结束《歌手》彩排便赶赴发布会。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连轴转成为常态,而发布会上的“瞌睡”,不过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敬业被等同于透支健康,行业是否该反思这种畸形的“拼命文化”?
被消费的“松弛感”,一场流量的狂欢
事件里,松弛感成为热门标签,可这一概念的传播却隐含矛盾:一方面,大众渴望看到明星褪去“完美面具”,展现人性化一面;另一方面,平台和媒体又通过放大此类话题收割流量,甚至刻意制造争议。
比如,单依纯回应热搜问题的片段被截取为“直率回应”,渲染冲突感;而她的疲惫状态,则被简化为“佛系人设”的营销素材。
当真实情绪沦为流量密码,公众讨论便容易偏离本质——我们是否该对艺人的身心健康多一份体谅,而非消费他们的脆弱瞬间?
拒绝“非黑即白”,看见年轻一代的成长
单依纯的“瞌睡事件”也暴露出公众对年轻艺人的苛刻审视。有人批评她“不尊重舞台”,却忽略了她作为新生代歌手的一贯努力:
从《中国好声音》冠军到两登春晚,她一直凭借作品说话,就算在《歌手》发布会现场,也着重强调关注音乐本质。
年轻一代的职场态度本就与前辈不同:他们拒绝“内卷式表演”,更追求效率与自我表达。单依纯的“松弛”,或许正是这种职场态度的体现——
与其强撑“假嗨”,不如真诚面对极限,把精力投入真正关键的舞台。
疲惫不是过错,请对努力多些温柔
单依纯的“瞌睡门”,既是一场关于职场文化的公共讨论,也是一面照见行业弊病的镜子。当“拼命”被美化,“休息”被污名化时,我们是否在默许一种剥夺人性的成功准则?
真正的松弛感,不应是强颜欢笑的“人设”,而是被允许喊累的权利。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人,都需要在紧绷的社会节奏中,找到喘息的空间。正如网友所言:
看到她打盹的样子,我突然原谅了那个开会走神的自己。
你如何看待单依纯的“发布会瞌睡”?是真实可爱,还是不够敬业?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