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原创 当 "破浪" 变成剧本杀:侯佩岑这次,让我看到了真人秀有多“假”

《乘风破浪的姐姐 2025》一开播就喊着 "三十而历,天地她行" 的口号,结果观众越看越不对劲,口碑直接两极分化。这哪是姐姐们乘风破浪啊,分明是资本操控的提线木偶戏,表面看着花里胡哨,里头全是综艺工业化的老毛病。

节目一开始搞了个大场面,把舞台搬到海南玻璃栈道,又是户外实景又是国际阵容,看着挺热闹。

62 岁的叶童跟房琪来了场 "年龄 Battle",叶童一句 "年龄只是数字" 霸气回怼,算是撕开了职场对中年女性的刻板偏见,圈了一波粉。

管乐更猛,直接上演 "公主抱拉票",抱着侯佩岑满场狂奔,帮团队拿到 721 分高分不说,还让网友玩梗玩疯了,说她是 "挟持老年人要挟投票"。

侯佩岑那组在四公舞台唱《花田错》拿了 839 分的本季最高分,她跟管乐、邓萃雯的互动也是反差萌拉满,成了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

可这些高光时刻根本盖不住节目内核的空洞。

30 岁以下的选手快占三分之一了,"姐姐" 节目慢慢变成 "妹妹选秀",观众都吐槽 "姐味没了"。舞台质量也直线下滑,《本草纲目》这种经典曲目被改得乱七八糟,网友直接开喷 "唱歌难听、跳舞难看"。

选人环节更是把剧本化操作暴露无遗:五公选人整整耗了 1 小时,骰子游戏成了拖延时间的工具,嘉宾还能随便拒绝被选结果,流程又长又刻意制造冲突。

节目组看人的眼光也不行,李晟靠 "真诚人设" 意外逆袭,结果镜头给得不够,叙事也没做好,根本没成为第二个 "王心凌"。

侯佩岑高情商翻车!拒绝话术把剧本撕了个稀碎

侯佩岑一直顶着 "高情商" 的标签,前四公人气稳定在 Top10,五公选人时成了香饽饽。可当王珞丹、李晟两位队长来邀请她时,她的拒绝话术直接让人大跌眼镜:跟李晟说 "你另有心仪对象",跟王珞丹说 "念旧情",还说 "想陪邓萃雯"" 喜欢宋妍霏 ",结果最后却选了张小婉队。更打脸的是,她跟宋妍霏在队里根本没合作,反而跟老队友管乐走得很近。

观众一下就看穿了,这不就是享受被争抢的虚荣感吗?

节目组之前还把她跟管乐训练时的 "姐妹情深" 包装成真实情感,结果幕后花絮一曝光,两人互动明显就是按剧本演的 "镜头友好型表演"。

网友说得扎心:"侯佩岑每次找理由都是给观众设个预期,然后又用新理由打破,看得人直逆反。"

当高情商变成利益权衡的工具,这人设可不就成了资本定制的商品嘛。

骰子游戏玩成拖延神器?节目组把流量算计写脸上了

五公的 "骰子游戏" 说是随机公平,其实就是节目组精心设计的剧本场。侯佩岑以 "等待宋妍霏" 为由拖延时间,利用规则漏洞让张小婉队不得不接纳自己,这哪是策略性博弈,分明是资本硬塞戏剧性。

马吟吟被李晟选中后哭诉 "谁选我都一样",怎么看都像剧本安排的 "情绪表演";王珞丹想靠 "情感绑架" 拉拢侯佩岑,结果被邓萃雯当场拆台 "她喜欢怎样就怎样"。

这些冲突根本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节目组照着热搜关键词倒推出来的剧情。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侯佩岑 "五公选择" 的话题在微博有 1.2 亿次阅读,豆瓣小组讨论量超 50 万条。节目组太懂 "争议即流量" 的道理了,通过操控规则制造 "人设崩塌" 和 "真情实感" 的口水战,让观众在 "揭露虚假" 和 "代入共情" 之间反复横跳,成了他们的 "数据韭菜"。

选人环节拖了 1 小时,真正有冲突的就 5 分钟,这真人秀的 "真实" 早就成了伪命题。

从人设到情绪全是流水线!真人秀把观众当韭菜割

侯佩岑的事可不是个例,这就是真人秀行业 "情感工业化" 的缩影。

从人设塑造到情绪表达,节目组早就有了标准化生产链条:叶童被包装成 "年龄斗士",李晟是 "黑马逆袭",王珞丹为了 "大跳特跳" 人设硬扛唱跳舞台,房琪为了 "励志新人" 定位刻意制造年龄争议。这些标签就像流水线上的商品,精准对应不同的流量需求。

更要警惕的是 "剧本化情绪" 的反噬。管乐的 "公主抱拉票" 弄出 1 亿阅读量的话题,马吟吟的崩溃哭诉让全网争论不休,节目组通过剪辑把碎片化互动加工成 "情感爆点",再用这些数据指导下一轮内容生产。

当观众还在为 "侯佩岑是否真诚" 争论时,早就掉进了资本设计的 "娱乐闭环":一边享受 "真实感" 的心理代偿,一边沉迷 "揭露虚假" 的上帝视角,慢慢就失去了对真实的判断力。

结语:别被剧本骗了,姐姐们的真实才最动人

侯佩岑的 "剧本人生" 说白了,就是资本把 "女性力量" 当成了流量变现的工具,"乘风破浪" 成了剧本操控的虚假狂欢。

节目组用剪辑制造冲突、用数据定义价值,叶童的年龄宣言、管乐的热血舞台这些真正打动人心的 "姐姐精神",都成了资本增值的棋子。

对观众来说,咱得放下对 "真人秀真实性" 的执念:舞台好看可以欣赏,但别为 "人设崩塌" 生气;嘉宾的情绪可以共情,但得警惕被工业化情感 PUA。

对我来说,真想破局,就得像第一季那样,少点剧本套路,多关注 30 + 女性的真实困境 —— 她们在职场和年龄上的焦虑,不用靠剧本,本身就是最动人的 "破浪" 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原创 当 "破浪" 变成剧本杀:侯佩岑这次,让我看到了真人秀有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