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小S在镜头前的哽咽还历历在目,那份对舞台的热爱与不舍,如今却成了她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挑战。她亲手打造的谈话节目《小姐不熙娣》,在她暂别两个月后,代班主持吴姗儒意外带出破纪录的收视率,让这场原本体面的休假变成了进退维谷的困局。
节目组最初找来吴姗儒代班,不过是权宜之计。作为吴宗宪之女,26岁的吴姗儒虽有六年主持经验,但始终被外界视为“靠爸族”。然而,谁料她首期节目便创下1.35%的收视佳绩,一举打破该节目开播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成绩,无疑给原本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巨石。
第三方收视监测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吴姗儒的代班效应。节目YouTube频道订阅量增长了18.7%,单期最高播放量更是达到了327万次,这是小S主持时期平均数据的1.6倍。广告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某美妆品牌在看到收视数据后,紧急续约了原本计划撤掉的300万冠名,并提出“主持人必须佩戴产品出镜”的硬性要求。
制作组内部流出的排期表显示,已有三个新增赞助商明确要求与吴姗儒团队对接。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的结果,无疑暴露出综艺市场的审美变迁。云合数据统计显示,吴姗儒代班期间,节目弹幕高频词是“逻辑清晰”、“有深度”、“节奏舒服”,而小S时期的热词则多为“劲爆”、“敢说”、“搞笑”。这种转变在25-35岁的核心观众群中尤为明显,该群体贡献了吴姗儒代班期间68%的互动量。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小S标志性的“冒犯式主持”在当下略显吃力。当她在节目中追问女嘉宾体重、调侃男明星身材时,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职场性骚扰既视感”的批评声。反观吴姗儒处理敏感话题时,常以“你觉得这种说法会伤害到别人吗?”等引导式提问,既保留了节目效果,又有效规避了争议。
节目组内部人员透露,小S团队曾多次施压要求提前复岗,但在遭到“需要评估观众反馈”的婉拒后,网络上突然涌现出大量关于吴姗儒的负面帖文。某论坛甚至集中出现了“代班主持私卖赞助品”、“索要高额通告费”等爆料。尽管吴姗儒工作室随即晒出品牌方声明进行澄清,但相关话题仍持续占据热搜榜长达26小时。这场风波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博弈。某营销公司前员工向媒体爆料,曾收到过“重点扩散吴姗儒靠父上位”的订单需求。虽然爆料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吴宗宪在记者会上怒斥“谁敢欺负我女儿”的发言,已然将这场代班风波升级为两个综艺世家的较量。
而姐姐大S的突然离世,更是抽走了小S最后的情绪支柱。这场风波,无情地暴露出台湾综艺圈的残酷现实:46岁的小S仍在使用20年前的成名套路,而制作方早已转向大数据决策。节目组招商PPT显示,吴姗儒代班后,18-24岁观众比例从12%提升至29%,这正是广告商最看重的“消费决策年龄段”。
面对主持位可能不保的危机,小S开始多线突围。她深知,娱乐圈没有永恒的王座,真正的破局之道,或许不在于夺回某个主持位,而在于如何优雅地转身,正如当年《康熙来了》终结时蔡康永所言:“该下台鞠躬的时候,姿势要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