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又又又翻拍啦!
27年前的国民大IP,被拉到短剧赛道上。

短剧《还珠》里,小燕子和紫薇、五阿哥、尔康都成了镶边的NPC,剧情改编成穿越女大爽文,还强拉着原版BGM烘托气氛。
剧本筹备了一年多,但最终的呈现效果与期待之间似乎有距离……
01
短剧的尽头是“无脑爽”,忽略逻辑直给情绪。可《还珠》偷懒到……情绪也欠奉,只贩卖情怀。
倒是把《还珠格格》的名场面全用上了,但拍出来就像PPT,除了一惊一乍,激不起观众任何情绪。因为,所有经典场面,全被穿越女林岁岁“截和”了。林岁岁(胡连馨饰)本是傲慢的顶流女明星,片场大灯一亮就穿越到了《还珠格格》的剧情里。

进入“还珠世界”,林岁岁成了浣衣局下等宫女,本来和主角团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但作为看《还珠格格》长大的小迷妹,她熟知剧情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提前向皇后预言了尚未到来的还珠格格,并自荐为皇后出谋划策。
于是,小燕子在围场出现被五阿哥射中是经由林岁岁引路,紫薇被容嬷嬷扎针也是因为林岁岁告密。林岁岁的到来扰乱了故事发展,她要回到现实世界,必须确保小燕子和紫薇各归其位。

同时,林岁岁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她手腕上有一串数字,显示她的剩余台词数,相当于她的血条。每当剧情在关键节点保持原貌,林岁岁就算通关,台词数增加至满格。可一旦剧情走偏,林岁岁手腕上显示的台词量也急剧下降,如果台词清零角色便会死亡,她就再也走不出“还珠世界”了。

02
那些影响正常剧情走向的突发状况,根源于一个故事中的新增人物,也是林岁岁的官配cp景渊(罗一舟饰)。
景渊不是穿越人,他是林岁岁臆造出来的。穿越前,林岁岁凭大明星的身份强摁导演给她要演的这个小宫女硬加感情戏,还给男主设定了若干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存在感不能输给五阿哥、尔康
杀神酷吏
恨海情天
生死一线”
于是,“还珠世界”里出现了景渊,皇后的养子,慎刑司的管事,人称“活阎王”。


由于穿越者和臆造者的介入,《还珠格格》的剧情全乱套了。林岁岁为了保命忙着修复剧情,而她修复剧情的行为又造成新的混乱。
比如,皇后希望景渊娶一位公主,先安排他和小燕子培养感情,后来又力促赛亚公主对景渊生情。乾隆下江南时,林岁岁赶在紫薇挡刀的剧情前给紫薇打了一把金锁,叮嘱她时刻佩戴在胸前。结果紫薇躲过的刀,景渊挨了,他为了救林岁岁险些丧命。后来,皇帝为奖赏紫薇,执意封她为妃。



“穿越+崩坏修复”是当前短剧市场流行的故事模板。林岁岁最初和景渊暧昧拉扯,是把他当工具人,助自己在“还珠世界”中达成任务。可当被系统告知景渊消失,她也能回到现实世界时,她又宁愿留在“还珠世界”而不忍心见景渊死去。
可以说,短剧《还珠》的主线故事是有悬念的全新故事,既然观众已经对《还珠格格》的剧情高度熟悉了,这种方式带来的新鲜感可以规避经典翻拍的审美疲劳。
03
琼瑶儿媳何琇琼是《还珠》的总监制,她接手琼瑶工作室后,尝试用更年轻化的方式开发经典IP。如果《还珠》成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琼瑶作品在短剧界翻拍。
但问题是,《还珠》开播后在短剧赛道中突出重围,是因为又消费了一波情怀杀,还是真的给经典焕新成功了?
《还珠格格》1998年播出时,毁誉参半。90年代荧幕上的主流清宫戏是《雍正王朝》《康熙大帝》那样严肃、沉重、充满权谋斗争的正剧。

琼瑶创造的《还珠格格》天马行空,女主角小燕子是对皇权、父权等一切墨守成规观念的挑战与解构。她撒谎、打架、搞破坏,却总能凭借真诚和好运化险为夷。这种“以下犯上”的设定,给了观众,尤其是当时的年轻人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大胆闯世界的热情。
琼瑶早期的女主角多是“苦情”路线,哀怨、美丽、被动承受命运,而小燕子则是一个精力旺盛、主动改变规则的“行动派”。紫薇虽然温柔,但内核坚韧,对自己的爱情和命运有着清晰的自主意识。这种女性形象在当时极具冲击力和现代意识。

这并非今天我们对《还珠格格》的过度解读,在《还珠格格》后,琼瑶改编自己的早期作品《情深深雨濛濛》同样借陆依萍之口宣泄出女性被传统父权规训的压抑。
男主角何书桓对依萍说:“你说过以后你都听我的!我渴望你跟我之间能够有共鸣!”陆依萍立刻回怼:“我没有办法跟你有共鸣,你的共鸣是要我放弃全部的自我,听从你的命令,我做不到。你要的根本不是共鸣,你要的是服从!”
回看琼瑶毕生的创作,纵使她对爱情的极致化浪漫有些脱离现实,但她以毕生之力创造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主角,都在反抗封建规训、追求个体独立。即便她们并不都得到了幸福美好的结局,但她们对平等与爱、个体尊严的追求是超前于时代的。

所以,从琼瑶的创作思路看改编的短剧《还珠》,怕是要恼怒的。
短剧中的宫廷不再是一个需要被挑战和改变的压抑牢笼,而是一个充满奇观、资源和高颜值男性的主题乐园。女主是拿着“VIP体验券”的消费者,为了女主角顺利“玩转”和“攻略”,编剧甚至不顾最基本的宫廷规范。
林岁岁可以任意出入皇宫内外,随时随地百无禁忌地撩男主玩恋爱游戏。


从文化产品的功能性来看,这反映了观众需求的变化。在虚拟的古代世界里“开挂”人生,成为一种低成本的精神慰藉。
创作者可能认为,短剧是娱乐快消品,不需要费心注入思想精神,只用复制粘贴的思路把经典套进流行模板就能产生效益,何乐而不为。

只是,当我们为女主角能在宫廷游乐场里“甘之如饴”而欢呼时,或许已经忘记了,那座宫殿曾经囚禁、规训、迫害过多少女性的灵魂。从《还珠格格》到《还珠》的变化,是进步还是倒退?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