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石羊镇集祥社区的永生渔业养殖基地内,呈现出繁忙的养殖景象。依托都江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基地养殖的高品质鲟鱼和清波鱼正“游”出国门,成功销往越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11月11日上午,走进位于羊马河畔的养殖基地,只见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断地被引入一个个整齐划一的鱼池。流水潺潺,大型增氧机正轰隆作业,确保了池水常清、溶氧充足,构成了独特的“活水养殖”模式。
农户展示鲟鱼。
在视野开阔的养殖池中,两种鱼类的习性差异尤为明显:鲟鱼体型呈纺锤状,黑背带有鲜明白纹,性情温顺不惧人;清波鱼生性胆小,常藏匿于池深之处,仅能隐约观察到其标志性红色口部,投喂需趁早晚天色未亮时进行,捕捞则需排干池水。
“我们选择这里,就是看中了都江堰的好水。源自岷山雪山融水与地下水交汇,水质清澈透亮无污染,而且富含钙镁等矿物质,活水持续流动还能保持高溶氧。”解必军表示,这种活水养出的鱼,没有土腥味,肉质紧实,品质格外优异。鲟鱼肉质鲜美,富含胶原蛋白与多种微量元素;清波鱼则以其细腻的肉质和高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尽管习性各异,但两者凭借优异的品质,批发价稳定在每斤20至30元,在中高端市场上供不应求。
作为实力雄厚的渔业企业,永生渔业除都江堰示范养殖点外,还在云南、攀枝花等地布局多个养殖基地,构建了从种苗繁育、生态养殖到成品销售的全流程产业链。据悉,在集祥社区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的助力下,企业于去年成功入驻。目前,基地内占地约15亩的20口鱼池所产出的水产品,除批发至成都市场外,还稳定出口至东南亚国家。数据显示,今年基地已累计出口活鱼5批次,总量达15万斤,实现销售额约400万元。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25万斤,年产值有望接近700万元。
对于基地的未来发展,集祥社区党委书记巨伟充满了期待。他表示:“目前,我们的养殖产业已得到市级部门的大力扶持,正在积极对接和规划延长产业链,其中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利用优质的鲟鱼资源,开发高附加值的鱼子酱产品。”永生渔业的实践证明,都江堰的“天府珍水”,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好养殖”的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作者: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