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些年乡村振兴剧成了荧幕香饽饽。
大家追这类剧,无非就是想看看那股子真实的烟火气,看看普通人在乡村奋斗的坚韧劲儿。

央一昨晚刚开播的《乌蒙深处》,本来握着一手好牌:
聚焦贵州乌蒙山区的乡村振兴与苗绣非遗传承,总编剧是拿过飞天奖、金鹰奖的欧阳黔森,导演韩晓军拍过不少高分剧。

可刚播1晚,光是妆造就把观众的期待浇了一盆冷水。
剧中有一位演员,和乡村剧格格不入,顶着烈焰红唇、厚重粉底“独自美丽”。

这让人忍不住想起老一辈演员们的敬业精神。
当年巩俐在《秋菊打官司》里,愣是把自己晒得黝黑,穿着臃肿的棉袄,活脱脱一个陕北农村妇女。

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里,两颊的高原红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可现在的年轻演员,似乎都舍不得放下偶像包袱,演村姑也要画着全妆,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一,这些演员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
说到演农村戏认真的演员,赵丽颖绝对算一个。
在《幸福到万家》里,她演的何幸福,皮肤黝黑粗糙,穿着土气,完全没有了往日明星的光彩。

为了更贴近角色,她主动要求化妆师把自己化黑三个色号,连手上的细节都不放过。
她干活的镜头,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在沾着泥土的脸上冲出一道道痕迹,这个画面让很多观众直呼“太真实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热依扎。
在《山海情》里,她演的李水花,脸上两团高原红,嘴唇干裂起皮,头发枯黄得像稻草。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她牵着女儿在荒漠中行走时,指甲缝里都是黑的,这种细节要不是演员和剧组用心,根本不会注意到。
热依扎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这无疑是对她敬业精神的最好肯定。

这种为角色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在当下的演艺圈确实难能可贵。
这些演员的共同点就是:她们愿意为了角色牺牲形象,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在她们看来,角色的真实性远比个人的美貌重要。

秦俊杰这次演的返乡青年麻青蒿,彻底打破了以往的偶像滤镜。
这个角色本来在城里有公司,压力大到喘不过气才回村创业,想把闲置资源改成“高级民宿”,结果被老爹劈头盖脸嘲笑。

剧里的秦俊杰,完全没有了城里小生的精致感:
脚上穿的是沾着泥点的解放鞋,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晒得黝黑的小腿,身上的衬衫领口磨得发亮,一看就是经常在田埂、山里跑的样子。

秦俊杰没有刻意“扮土”,而是从姿态、穿着到神态,都融入了角色的生活。
这种不刻意的真实,比任何夸张的表演都有说服力。

杜源演的麻老爹,更是把农村老人的质朴和执拗演活了。
作为守在村里一辈子的本分农民,他不懂儿子口中的“文旅融合”,只知道种地、过日子才踏实。

听到儿子要花大价钱开民宿,他先是愣在原地,眼神里满是不解和心疼。
接着捂着心口差点晕倒,抄起墙角的扫帚就追着秦俊杰打,嘴里还念叨着“败家子”。

那佝偻的背影、皱成沟壑的额头、说话时带着的方言腔调。
就连抬手挥扫帚的力度,都透着农村老人的真实状态。

杜源的演技,真的是“皱纹里都带着戏”。
他只是一个担忧的眼神、一个无奈的叹气,就把老父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着既真实又好笑,让人忍不住共情。

李洪涛饰演的老农民衮大跃,更是细节控的典范。
这个角色要帮村里搞智慧农业,检查土壤时,他二话不说就蹲下身,直接用手抠起一把土,凑到鼻子前闻味道。

指甲缝里的泥垢都是化妆师一点点抹上去的,看着就像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
这种细节里的真实,让观众完全相信,这就是一个真心想帮村里办实事的农学专家,而不是来“走穴”的演员。

除了他们,剧里的其他演员和群演也让人眼前一亮。
林江国演的衮菖蒲,守护着村里的高粱种植,皮肤晒得黝黑,手上带着老茧,说话时带着庄稼人的憨厚。

王宏饰演的吴艾草,从老牛倌变成新农人,身上的衣服总是沾着些许草料,眼神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就连村里的群演,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皮肤黝黑,脸上带着自然的皱纹,穿着朴素的衣裳。

站在田埂上、苗寨里,没有刻意的表演,却让整个乡村场景变得格外鲜活。
这些演员们都明白,乡村剧的“土”不是丑,而是贴近生活的真实。
只有把自己真正融入角色的生活环境,才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反倒有一位主演,和整部剧格格不入,让人无法入戏。
二, 毛晓彤:精致的“村姑”让人出戏
说完那些敬业的演员,我们再来看看毛晓彤在《乌蒙深处》里的表现。

说实话,看到她在剧中的造型,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打开了什么都市偶像剧。
毛晓彤在剧中饰演的是一个苗绣传承人,按理说应该是个扎根农村、朴实无华的角色。

可镜头里的她,脸白得像刚剥壳的鸡蛋,唇色永远是当下最流行的色号,连眉毛都画得一丝不苟。
特别是在雨中那场戏,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可脸上的妆却纹丝不动,甚至还出现了“越淋雨越白”的奇观。

最让人出戏的是她和群演的对比镜头。
当她站在一群衣着朴实的村民中间时,白得简直像是在发光,眼影明显,感觉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有网友调侃说:“这哪是村姑,分明是下乡体验生活的大小姐。”

其实毛晓彤不是没有演技。
在《问心》里她演医生,素颜出镜被观众夸赞“真实自然”,在《三十而已》里她演的钟晓芹也很接地气。
可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农村戏里,她就放不下偶像包袱了。

有人说这是演员的个人选择,但我觉得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演员太在意自己的形象了,生怕在镜头前不够美会掉粉。
可是他们忘了,演员的第一要务是塑造好角色,而不是保持美貌。

三, 村姑不是不能美,但要美得真实
当然,我们不是说村姑就不能美。
农村姑娘也有爱美的权利,但这种美应该是接地气的、符合人物身份的美。

记得小时候看《红楼梦》,陈晓旭演的林黛玉也美,但那种美是符合大家闺秀身份的美。
再看《父母爱情》里,安杰从资本家小姐到农村妇女的转变,妆容和服饰都随着角色身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美才是真实可信的。

反观现在的一些农村剧,女演员们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崭新的衣服在田里干活,这完全不符合生活常识。
这不是观众吹毛求疵,而是基本的艺术真实性问题。

就像我们不能接受古装剧里出现手机一样,也不能接受农村剧里的村姑像刚从美容院出来。
说到底,演员这个职业之所以受人尊敬,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表演展现不同人的人生。
如果连最基本的形象都不愿意为角色改变,那还谈什么演技呢?

结语
我不禁想起了一位老艺术说过的话:“演员就是要敢于糟蹋自己。”
话虽粗糙,但道理却很深。

现在的演艺圈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演员们越来越注重外在形象,却忽略了表演的本质。
他们担心素颜出镜会破坏形象,担心扮丑会掉粉,担心不美就接不到代言。
在这种心态下,怎么可能演出打动人心的角色呢?

其实观众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只是希望看到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角色。
就像《山海情》里的热依扎,虽然造型“土气”,但却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在乎的是演技,不是颜值。

所以,我想对那些爱美的演员们说一句:豁不出去就别尬演村姑了。
把机会留给那些真正愿意为角色付出的演员,这对大家都好。
毕竟,农村剧不是时尚秀场,村姑也不是用来展示美貌的角色。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乌蒙深处》

[免责声明]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仅个人观点,请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