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现在就出发3》这三位嘉宾太无聊,没梗又无趣,真别再来了

《现在就出发3》刚上线那会儿,鹅厂的热度数字直接炸了——站内破万,阵容豪华,清一色熟面孔:沈腾、白敬亭、金晨、范丞丞、黄景瑜、贾冰、王安宇、胡先煦。

平台打的旗号也清楚得很:“腾哥和朋友们”的轻松野游,熟人局,安全牌。

听起来稳得很,对吧?

可真播出来,观众脸上的表情就变了——热闹是热闹,但没多少人笑得出来。

不是没人笑,是真的不好笑。

第三季和前两季根本不是一个味儿。

前两季那种自然冒出来的火花、随口一接就炸的梗、毫无设计感的松弛,全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拖沓的节奏、干瘪的笑点、强行推进的环节,还有几个嘉宾硬拗出来的“综艺感”,尬得人想直接跳过十分钟。

节目组可能以为只要把熟人堆一块儿,观众就自动买单,但熟人局不是堆人,是化学反应。

有人能点火,有人却直接浇了盆冷水。

先说撑住场子的那几个。

沈腾还是稳。

他不用吼,不用抢话,甚至不用刻意搞笑。

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停顿,笑点就出来了。

那种“顺水推舟”式的幽默,是几十年舞台打磨出来的本能。

场子冷了?

他随便插一句“这饭是不是没放盐”,就能把气氛拉回来。

他的存在感不是靠镜头数,而是靠质感。

但这一季,连沈腾都显出疲态——不是老了,是累了。

他经常坐在一边,看别人玩,眼神放空,懒得接梗。

吃饭的时候倒挺精神。

观众能感觉到,他不是不想玩,是玩不动了。

这种状态,反而让整个节目少了点“主心骨”。

白敬亭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卡在点上。

他不靠夸张表情,不靠肢体动作,就靠那种冷得发干的反应。

别人在那儿大喊大叫,他慢半拍眨个眼,反而成了节奏锚点。

他的幽默是“静”的,和整个喧闹的环境形成反差,反而更抓人。

他不需要讨好镜头,镜头自己会找他。

贾冰就是综艺里的“万能调味料”。

他能抛梗,能接梗,还能在大家饿了的时候炒一锅热乎的菜。

镜头拍到他颠勺,油烟一冒,饭香仿佛穿透屏幕——这种“锅气”,比任何剧本设计的笑点都真实。

他不抢风头,但场子乱了,他一句“来,吃口这个”,就能稳住局面。

他的综艺感不是演出来的,是生活里长出来的。

胡先煦像打了针肾上腺素。

反应快,嘴皮子利索,冷不丁一句“你是不是偷偷练过狼人杀剧本”,全场直接爆笑。

他不端着,不怕出丑,敢玩敢说,这种活力在一群“成熟艺人”里特别显眼。

他不是靠人设,是靠真实的情绪流动在撑场面。

金晨也变了。

前两季她像背景板,这一季她成了“串场桥梁”。

有人抛梗,她接得住;场子冷了,她能补上。

她不靠撒娇,不靠“团宠”设定,就在那儿自然地参与。

玩游戏体力在线,玩智力游戏偶尔犯糊涂,反而显得可爱。

她没试图成为焦点,但存在感时时刻刻都在。

这五个人,撑起了整个节目的呼吸感。

没有他们,《现在就出发3》可能连“无聊”都算不上,直接就是“空气”。

但问题就出在另外三位身上——范丞丞、黄景瑜、王安宇。

他们不是不好,是完全没找对综艺的节奏。

范丞丞的问题是“太想赢”。

第二季他还能靠“显眼包”属性博个好感,到第三季,这招彻底玩滥了。

他在游戏里拼命当“控制中心”,插话、指挥、下结论,好像不主导就不算参与。

可综艺不是个人秀,是集体即兴。

他越是用力,越显得突兀。

装傻、乱猜、假装听不懂——这些桥段第一次有用,第二次勉强,第三次就只剩尴尬。

观众能看出来他在“演搞笑”,而不是“自然搞笑”。

更麻烦的是,他这两年综艺上得太勤,观众已经产生审美疲劳。

《跑男》里他还能靠体力和节奏感撑住,但在这里,他的存在反而拖慢了整体节奏。

平台可能觉得他流量高就该塞进来,但流量不等于综艺感。

黄景瑜的问题更根本——他没有综艺感。

不是说他笨,是他整个人的状态和综艺天然冲突。

他太“正”了。

有气质,有肌肉,有型男范儿,但综艺需要的是“反差”,是“不完美”,是他能把“钢铁直男”变成笑点的能力。

可他在镜头前始终端着,表情严肃,反应迟钝,接不住梗,更不会自黑。

别人起哄,他只能尴尬地笑;轮到他发言,基本就是掉线状态。

狼人杀环节简直是灾难——当狼人秒被识破,当平民全程隐身。

他骑机车出场耍帅,结果和整个“野游吃饭聊天”的氛围格格不入。

观众不是来看偶像剧的,是来看一群人怎么真实地玩。

他没把自己放进这个“玩”的语境里,所以再帅也白搭。

王安宇的问题最隐蔽,也最可惜。

他不是没综艺感,他是被“人设”困住了。

前几季他在节目里傻得自然,憨得可爱,观众喜欢的就是那份松弛。

但这一季,他明显在“扮演”那个被喜欢的自己——玩游戏故意装傻,吃饭刻意扮憨,连狼人杀都硬要演“狼王但逻辑混乱”。

结果呢?

身份自己暴露,输得毫无尊严。

观众不反感他输,反感他为了维持“傻萌”人设而放弃真实反应。

说白了,是前期捧太高,导致他不敢做自己了。

镜头给他特写,但他贡献的内容几乎为零。

节目结束,观众想不起他干了什么,只记得他在“努力搞笑”,但没笑出来。

这三个人的问题,不是能力问题,是定位问题。

节目组可能觉得“多一个流量多一分热度”,但综艺不是拼图,拼多了反而乱。

他们不是不努力,是努力错了方向。

范丞丞在抢戏,黄景瑜在硬撑,王安宇在扮演——没人真正在“玩”。

而综艺的核心,就是“玩”。

玩得真实,玩得投入,观众才能隔着屏幕感受到那种松弛和快乐。

可这一季,太多人带着任务来:有人要刷存在感,有人要巩固人设,有人纯粹就是来走个过场。

连沈腾都显出倦意,其他人又怎么可能全情投入?

节目组或许以为,只要把熟人堆在一起,火花自然就来。

但熟人局不是保险箱,是反应釜。

催化剂对了,反应剧烈;催化剂错了,可能直接熄火。

白敬亭的冷、贾冰的烟火、胡先煦的快、金晨的稳,这些是正向催化剂。

而范丞丞的过度表现、黄景瑜的僵硬、王安宇的刻意,就是抑制剂。

最讽刺的是,这一季的高光时刻,几乎都来自那些“不抢”的人。

他们不争镜头,不抢话,但镜头偏偏追着他们。

因为真实有重量,刻意没回响。

综艺的质感,从来不是由剪辑决定的,是由嘉宾的状态决定的。

当一群人真的在享受过程,哪怕没笑点,观众也愿意看;当一群人只是在完成任务,哪怕设计再多爆点,观众也觉得假。

《现在就出发3》没崩在形式上,崩在人上了。

它没崩在“野游”这个概念上,崩在“出发”这个动作上——有些人根本没真正出发,只是站在原地摆姿势。

平台的数据可能很好看,热搜也上了不少,但观众的嘴骗不了人。

“无聊”“尴尬”“不如前两季”——这些评价不是黑,是真实的反馈。

热度能买,口碑买不了。

下一季如果还想做,节目组真该重新想想嘉宾逻辑。

不是谁火就塞谁,而是谁适合“玩”就选谁。

有时候少一个人,反而更热闹。

现在回头看,那些撑场的人,其实什么都没多做——就是做自己。

而那些拖后腿的,恰恰是做了太多“应该做”的事。

综艺这东西,越想赢,越容易输。

沈腾吃饭的时候最放松,贾冰炒菜的时候最有戏,白敬亭沉默的时候最抓人——这些瞬间,都不是设计出来的,是自然流出来的。

观众要的,就是这种“流出来”的东西,不是“倒进去”的。

这一季最大的问题,就是“倒”得太满了。

满到溢出来,全是泡沫。

范丞丞在狼人杀里硬要当狼王,结果逻辑崩盘;黄景瑜在野炊时站得笔直,像在拍广告;王安宇在游戏里反复强调“我是不是又搞错了”,好像在提醒观众“我又犯傻了”——这些都不是综艺,是表演。

观众能分辨。

真正的综艺感,是胡先煦突然说“腾哥你刚才眼神像我家狗看到肉”,沈腾回一句“那你家狗挺有品位”;是金晨在爬山时摔了一跤,自己笑出声,没人扶她,大家笑完继续走;是贾冰一边炒菜一边吐槽“你们再不吃我就自己全吃了”,然后真夹了一大口。

这些片段没剧本,没设计,但有生命力。

而那些精心策划的“搞笑环节”,反而死气沉沉。

节目组可能花了大价钱请人、搭景、做环节,但忘了综艺最便宜也最贵的东西——真实。

真实不需要钱,但需要勇气。

勇气放下人设,勇气接受冷场,勇气不抢镜头,勇气只是坐着吃饭、聊天、发呆。

《现在就出发3》里,有人有这个勇气,有人没有。

结果一目了然。

沈腾的状态下滑,其实是个信号。

他以前是主心骨,现在更像是“在场的观众”。

他不闹,不跳,但大家还是愿意看他——因为他的“懒”本身就成了风格。

可这种风格没法复制,更没法靠其他人弥补。

白敬亭的冷幽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不解释。

他说完就走,不等观众反应。

这种自信,来自对自身节奏的掌控。

黄景瑜的问题恰恰相反——他总在等观众反应,结果越等越僵。

金晨的进步,是她不再试图“被喜欢”。

她接梗自然,掉链子也自然。

观众反而更喜欢她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观众早就厌倦了“完美嘉宾”,他们想要的是有血有肉的人。

王安宇的失误在于,他以为观众喜欢的是“傻”,其实观众喜欢的是“自然的傻”。

一旦变成“刻意傻”,魅力就没了。

人设是双刃剑,用好了加分,用不好就是枷锁。

范丞丞的问题最典型——他把综艺当成舞台。

但综艺不是舞台,是客厅。

舞台要表现,客厅要放松。

他在客厅里跳独舞,观众当然尴尬。

贾冰为什么能稳?

因为他把综艺当饭局。

饭局里,谁炒菜、谁讲笑话、谁喝多了,都是自然发生的。

他不做主角,但少了他,饭局就冷。

胡先煦像那个突然讲了个荤段子的表弟,大家骂他“滚”,但都笑了。

这种角色,综艺里必不可少。

但他不是靠剧本,是靠本能。

这一季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真”与“假”的问题。

真的在玩,假的在演。

观众分得清。

平台可能觉得,只要热度高,口碑差一点没关系。

但长期来看,观众会用脚投票。

一季可以靠阵容撑,两季靠情怀,三季如果还是老样子,就没人看了。

熟人综艺的生命线,是“熟”带来的松弛感。

一旦这种松弛被流量、人设、任务感破坏,节目就死了。

《现在就出发3》还没死透,是因为还有几个真人在撑着。

但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世。

如果下一季继续塞不合适的嘉宾,那这节目也就走到头了。

观众不是没耐心,是没理由再给机会。

现在回看节目里那些高光片段,几乎都发生在吃饭、走路、发呆这些“无意义”时刻。

而那些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反而成了拖累。

这本身就说明问题——综艺不需要那么多“意义”,需要的是“存在”。

存在,不是刷脸,是真实地在场。

沈腾在场,但心不在;黄景瑜人在,但魂不在;王安宇在表演“在”;只有那几个不抢的人,是真的在。

这差别,观众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别怪观众说无聊,是节目先放弃了“玩”的初心。

热度能骗数据,骗不了感受。

观众感受到的,就是节目传递出来的——是松弛,还是紧绷;是真实,还是表演;是玩,还是工作。

《现在就出发3》里,太多人把这当成工作。

少部分人,还在努力当成玩。

结果,也就那样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现在就出发3》这三位嘉宾太无聊,没梗又无趣,真别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