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网闹、自爆、鱼死网破:为什么维权的永远是编剧?

近期娱乐圈最大的热闹,一少部分来自明星,不在乎是什么红毯上的争奇斗艳,合影里的寸土必争,网友早就看腻了;而真正的重头戏来自《繁花》的编剧署名之争,化名“古二”的程骏年在自己的公众号“古二新语”上发布长文称自己曾深度参与《繁花》编剧,最终却没有署名权也没有稿酬,在参与剧组工作的过程中,还承担了导演王家卫部分生活助理的工作,但工资仅有几千元,并公布了部分录音。接下来的剧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繁花》剧组出了一纸声明之后矛盾进一步升级,古二方面再爆出录音,涉及导演王家卫及编剧秦雯的部分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繁花》导演王家卫以及凭借《繁花》夺得白玉兰最佳编剧的总编剧秦雯

“古二”的账号

编剧维权事件频出 爆款大剧总绑定网闹编剧

然而实际上,古二对于《繁花》剧组的维权,早就不是内娱第一遭编剧维权事件了,其实就在近两年里,此类新闻就层出不穷,只不过这一次古二炮轰的对象是年度爆剧和国际知名导演,所以声量尤其巨大后果也特别严重。比如就在今年二月,作家桐华担任总编剧的《滤镜》上线,片头字幕仅显示桐华的总编剧署名。同日,编剧巫念顾在社交平台发声,称自己曾参与该项目剧本创作,预告片里明确使用了她的剧情,但未获得署名权。

编剧王雨铭社交媒体维权 VS 《隐秘的角落》剧方社交媒体的道歉声明

更早之前,同样是年度爆款剧《隐秘的角落》也爆出了类似事件:编剧王雨铭、杨涵胜负责网剧《坏小孩》(后更名《隐秘的角落》)剧本创作。他们其后撰写了《隐秘的角落》分集大纲及前三集剧本,但该剧正式播出后,剧组仅把二人列入“特别鸣谢”名单,并未署名“编剧”。为了维权,2020年6月该剧播出后,王雨铭与杨涵先是与剧组商讨,争取得到编剧署名,在商讨未果后,他们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声,同时提起法律诉讼。历经四年多的法律程序,2024年11月15日,法院判决出品方需将王雨铭、杨涵署名为前三集编剧并公开致歉。

为什么又是编剧?为什么总是编剧?中国内地影视行业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有着如此成熟完善的生产制作链条,却为什么一直都是担负着“一剧之本”的编剧在维权?有人说这是鱼死网破的自证,也有人说这是见流量就蹭的碰瓷,但是其实,这当中关乎司法的维权困境,关乎行业的暗箱操作,关乎人性的拜高踩低,关乎利益的纠缠不清……总而言之一句话,一些用文字编织故事制造梦境的编剧们,却在真实世界里受困难以挣脱的现实困境。

署名为什么这么难?国产剧剧本创作才是“巨大草台班子”的真实写照

首先是关于“署名”的争端,可能只有亲身参与过的人才理解,在一部国产剧的剧本诞生之前,要经历多少的荒谬的“想当然”与虚妄的“无用功”。通常是一个剧本在立项之初,就有一个编剧团队参与其中,负责撰写剧情梗概、人物小传、分集大纲和前几集的剧本(用于提交给平台或投资方),但是很可能在经历了若干轮的“平台过会“之后,这部剧最终的定稿剧本和最初的编剧团队的劳动已经没有一点儿关系,那么最初参与创作的这些编剧成员,就很难得到署名。

一方面是工期极其漫长,一方面是变化随时发生,这就是为什么王雨铭与杨涵参与了剧本写作,却得不到编剧署名,按导演辛爽自己的说法,他参与到剧本创作的时候,有的剧本已经被改到了第七稿甚至第八稿,太多人的工作量叠加在一起,数不清的人在其中各司其职,而每个人最终对剧本定稿的贡献又难以分清。规模更大的剧组,还会专门找人做前期资料搜集,比如《繁花》,剧组管这类人员叫“前期文字编辑”,但是这个所谓的“文字编辑”真的只编辑了文字吗?起码按古二的说法他在剧组承担的职能远不止于此。而这些无名之辈在一部剧前期创作的辛苦付出不但没人看见,甚至没人承认,这是很多编剧最终只能上网维权的真实心理动机——我不闹,又有谁知道?

是名利秀场?还是血汗工厂?编剧无名之辈的困局突围

影视圈是一个巨大的名利秀场,越是众星璀璨成本高昂网台联动的大剧,就越能展现娱乐圈的等级森严与人情冷暖,然而与之相成强烈对比的却是,很多参与其中的编剧其实可能就是年纪很轻资历尚浅“小透明”,他们作为行业里的“无名之辈”,参与到年度重磅大制作的兴奋与激昂,但是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却可能是无休无止的修改,没完没了的重来,被洗稿、被抄袭,被抹去姓名,被拖欠稿费……在一部像《繁花》那样光鲜的年度大剧里,人们能看到的只有“编剧秦雯”,但是其实有着数不清的“古二”,他们并不被人所看见。一句话,在国产电视剧的编剧行业里,青年不知名编剧几乎是“耗材”一样的存在。如果这种现实不改变,那么“秦雯”们与“古二”们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所幸

图片来源:《隐秘的角落》第一集片尾处,本集编剧王雨铭、杨涵

我们看到,随着一个又一个编剧维权事件的上演,影视行业对于“编剧署名”的准则,逐渐开始统一共识:2020年8月,北京海淀法院受理了编剧王雨铭、杨涵诉《隐秘的角落》编剧署名权一案:经过一审、二审,生效判决认为《隐秘的角落》前三集使用了王雨铭、杨涵剧本前三集的工作成果,应将王雨铭、杨涵署名为前三集编剧。2024年11月15日,网剧《隐秘的角落》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向两位编剧致歉,并在爱奇艺平台该剧片尾的字幕条内出现了“本集编剧 王雨铭、杨涵”的字样。而为了争取到这个字幕,两位编剧用了四年的时间。

“潜规则”潜到头了 编剧处境早该改变

面对着编剧们的困境,从业者呼吁将“实际执笔贡献≥30%即必须署名”写进平台强制条款。但是如何去证明自己的贡献≥30%,还是编剧们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但是行业风气的改变,和行业潜规则的废止,是不可能依靠编剧个人的“自证”去完成的,古二这次曝光录音的做法,宣告了他鱼死网破的决心,但是如果在一个行业里,从业者都随时秉持着一种“鱼死网破”的态度,去证明自己的劳动付出,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个行业的病态。

图片来源:《繁花》片尾,前期责任编辑 程骏年

要对剧本重视起来,要对编剧尊重起来,要对平凡劳动者所付出的辛苦与坚持有所敬畏,做到这些,国产影视剧行业才可能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网闹、自爆、鱼死网破:为什么维权的永远是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