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7 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的一则恢复执行公告,让于谦的名字与 “被执行人” 牢牢绑定。短短 48 小时内,# 于谦被强制执行 #话题阅读量突破 3.2 亿,25 万条评论里充斥着错愕与质疑 —— 这个在相声舞台上 “家里趁矿”、现实中坐拥 60 亩马场的 “北京玩主”,怎会被 111 万难住?

舆论的放大镜迅速穿透他的生活滤镜:有人翻出他饲养矮马、梅花鹿的奢华马场,估算地价超数亿;有人扒出其名下 11 家关联企业,其中持股 98% 的养殖公司早已因 “失联”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更有网友算出刺眼对比:111 万仅相当于他马场三天的饲料钱,却让其 “闲云野鹤” 的人设彻底破防。

争议焦点并非 111 万本身,而是这笔钱背后的复杂关联。祸起 “朋友局” 投资:于谦持股 10% 的墨客行影业,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 7554 万元,涉及《老师・好》收益分配等多起影视合同纠纷。这家曾参与《银河补习班》《雄狮少年》制作的公司,实际参保员工仅 7 人,法定代表人赵仁鹏个人涉案超 3300 万元并被限制高消费。

根据《公司法》,股东需在认缴出资范围内担责。墨客行影业注册资本 5000 万元,于谦认缴的 500 万元并未实缴,这成为法院追加其为被执行人的关键依据。法律博主强调:“这并非个人失信,而是股东出资责任的正常追溯。”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并非孤例。两年前,于谦持股 51% 的 “天精地华宠乐园” 就因未按时年检被列入经营异常,如今其商业版图已蔓延至影视、餐饮、农业等多个领域,却缺乏专业管理支撑。

事件发酵中,两种声音激烈碰撞。质疑派:“年入千万却连 111 万都拖着?”“明星投资凭什么只享收益不担责任?” 这类评论直指公众人物的信用义务,更有人翻出杨议 “被 AI 伪造” 的批评视频,将商业纠纷上升为品德指责。

理性派:法律人士指出,“被执行人≠老赖”,需区分 “未履行出资义务” 与 “有能力拒不履行”。截至 10 月 29 日,于谦团队已回应 “律师正介入沟通”,且无证据显示其存在滥用法人地位逃债的行为。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张宇燕的论断或许点破关键:“艺人经商最易陷入‘名气等同于能力’的误区,专业团队的缺失往往是危机导火索。”

截至发稿,墨客行影业的 111 万执行款仍未清偿,但舆论已逐渐回归理性。正如高赞评论所言:“60 亩马场的财富买不来信用,相声舞台的名气换不来免责。” 对于于谦而言,这场危机或许是收缩副业、回归专业的契机;对于公众而言,学会区分 “股东责任” 与 “个人品德”,才是对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