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沉默的荣耀》幕后,是极限操作丨对话主创

2025年10月22日刊| 总第4127期

谍战传记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八套、爱奇艺首轮播完,感动、震撼与缅怀从荧屏上延续到现实中。

它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在台湾的秘密斗争为素材,带有强烈的传记色彩。又根据谍战的经典范式,构筑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情节。

传记+谍战,是一种类型创新。

不过,不少观众在对英烈事迹表达震撼的同时,也表达了遗憾——一种知之甚晚的遗憾,一种缅怀迟到的遗憾。

这也正是《沉默的荣耀》总制片人马中骏在2018年决定启动这个项目初衷:这段让人动容的隐秘历史如果不能让更多人知晓,实在是遗憾。

怀着这样的初衷,经历七年长跑、无数坎坷,主创团队终于变不可能为可能,将创下国产谍战题材剧诸多“第一次”的《沉默的荣耀》捧到了观众面前。

《沉默的荣耀》幕后有多少创作秘辛?日前,在影视独舌工作室,我们对话了总制片人马中骏制片人徐向北

马中骏(左)、徐向北

11集剧本就开机的极限“顺拍”

漫长的准备,临时的转机。

用这句话概括《沉默的荣耀》的筹备过程再准确不过。尽管项目从2018年就开始酝酿,但因为题材特殊迟迟未能完成立项备案,直到2023年5月在对口部门的强力支持下项目才起死回生,进入密集筹备期。

剧中主角吴石的扮演者,于和伟是主创团队心中的第一人选。但当得知他2023年12月份有档期时,剧本还远不到完善的程度。

“当时的那版剧本基本是史实记录,戏剧性、艺术性有待打磨。”马中骏坦言。

于和伟在接到剧本后震撼于题材的重大,但同时也觉得剧本需要大幅度修改,“作为主演和监制,他和主创人员第一次谈剧本,就聊了七个小时,把他觉得的原剧本优点、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在特殊题材的限制下把戏拍好看等等,都详细聊开,充分说服了编剧和导演。”

基于与总制片人马中骏以往合作的默契,于和伟在没看到修改剧本的情况下就加入了项目。不过,他希望马中骏始终在组里并肩战斗。

“他的这个要求,其实是因为对剧本的极度重视。剧本只要修改就需要决策,他希望我能从头盯到尾,保证修改的顺利。”马中骏理解于和伟的要求,也兑现了他的承诺。

从2023年12月21日开机到2024年5月25日关机,157天的拍摄,于和伟清空了其他行程,一直坚守到最后一天。

总编剧卢敏带领编剧跟组作业,《沉默的荣耀》的剧本边拍边改,直到开机的第100天,剧本才全部修改完毕。

边拍边改不仅对编剧团队压力大,同样为制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谍战剧因为涉及大量年代场景,一般来说会优先选择在影视基地搭景完成拍摄。但《沉默的荣耀》并没采用这个方便法门。

为了还原1949-1950年的台湾风貌,剧组选择了气候条件与台湾更为接近的福建作为主拍摄地,取景地辐射厦门、福州、平潭,漳州、石狮多地,同时又在上海车墩影视、横店影视城改建了重要的内景。

由于边改边拍,《沉默的荣耀》基本采用了“顺拍”方法,这就对剧组转场提出了极高要求。

自左至右,分别为剧中呈现的福建、台湾、香港

“开机时我们手里定稿的剧本只有11集。这部剧的主场景有两个,一个是台湾的吴公馆,另一个是吴石的办公地台湾‘国防部’。吴公馆场景在福建厦门鼓浪屿,‘国防部’场景在上海车墩影视乐园。台北和基隆以及台南的戏份多在后面才展开。同时,也考虑季节因素,我们就先抢拍鼓浪屿的内外景。”制片人徐向北介绍道。

开机一个月后,鼓浪屿相关戏份已经拍完。为保证拍摄进度,剧组迅速转场上海,拍摄已提前置景的“国防部”戏份,顺便完成“香港”及“台北阿菊家”的戏份。鼓浪屿的场景则在剧组巨大的努力下一直保留。

“开机100天,剧本全部定稿。在完成上海的拍摄任务后剧组兵分两路,一路重返厦门鼓浪屿,继续拍摄吴公馆和‘国防部’宿舍的戏,另一路直插福建,调配演员在平潭岛、石狮、漳州等地来回拍摄外景。最后,两路人马汇集横店拍摄台南山区和基隆内景以及福建无法解决的散景。”

台湾吴公馆

从1985年以来,为保护鼓浪屿岛上的历史文物岛内便禁止机动车行驶。拍摄器材和物资的上下岛,只能是动员全体工作人员,用手拉肩扛的原始方式解决。

“光板车就拉了近三千趟,道具9万多件,剧组每次从鼓浪屿上转场至少需要2天。”

在大陆拍台湾,怎么找对感觉?

慈文传媒打造的《沉默的荣耀》,不仅是首部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地下工作者为原型的谍战剧,也是首部以台湾为主要背景的国产谍战剧。故事虽然取材真实的英烈事迹,但依旧需要真实的环境和视觉系统呈现,才能让影像有真实质感,也才能让观众沉浸其中。

从制作层面而言,《沉默的荣耀》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在大陆拍出1949至1950年的台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主创团队请来了美术指导霍廷霄造型指导陈同勋两位大咖。

“两位老师,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这次合作。霍廷霄老师全程参加勘景和复景,为多个主场景的设计定调。陈同勋更是亲自操刀定调,设计主要人物的造型和服饰搭配。他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图,包括最后演员的定妆造型都是由他现场指导的。”

马中骏感慨,《沉默的荣耀》如今在造型、气氛和场景展现上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两位大咖功不可没。

之所以费劲周折克服“机动车不能上岛”的困难,也要把主场景选在鼓浪屿,同样是考虑到还原剧中台湾风貌的原因。

“前期勘景时,我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历史建筑保护比较完善的厦门鼓浪屿,那里的气候、地貌和植物特征与台湾非常相似。最后,在鼓浪屿上一个不对外开放的私人园区里,我们终于找到了十几栋百年以上的历史建筑,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很像我们要找的台湾吴公馆、‘国防部’宿舍、电力招待所等场景。后来,我们花费巨大功夫,对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做成了现在剧中看到的场景。”

为了争取在鼓浪屿拍摄主场景的资格,剧组几经周折。但徐向北要解决的更头疼的问题是,如何让道具机动车上岛。

“由于剧情不得不展现这些‘道具车辆’,我们想尽办法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取得了管理方的审批通过。车辆上下岛都需要先用集装箱吊运,车辆在岛上则全程人力推行,直到进入拍摄场地。”

剧中极具地域特色的基隆外景,剧组则找到了平潭岛上的“邓丽君影视城”并进行外貌加工,增添了数百块牌匾广告和绿植,相对准确地营造出当年这个台湾渔港的热闹场景。

另一个主场景——台湾‘国防部’那栋著名大楼,剧组则在上海车墩根据历史影像和具体资料,1:1地搭建制作了出入大楼的门厅,其他部分则用特效来绘制解决。

剧中的台湾“国防部”

除了靠美术、造型,对台湾和闽南地区民俗和特色民间艺术的融入,也是《沉默的荣耀》刻绘地域质感的重要手段。

剧中,吴石将军在目睹小钱妹妹纵身跃入台湾海峡,誓要游回大陆的悲壮之举后,有一段逆行在热闹的“游神”队伍中情绪失控的重头戏。

这场戏并不长,但却在悲喜相照之中,让吴石将军将压抑已久的悲痛、怀乡之情释放了出来,情绪感染力极强。这个重头戏中的“游神”便是福建民俗。

同样,寄托吴石将军思乡之情,并成就其剧中临刑前“名场面”的“布袋戏”,也是闽南民间艺术。

不过,在拍摄过程中“游神”和“布袋戏”名场面的实现,难度却不小。

尤其是“游神”场面,当地民众由于对民间习俗的敬畏心,一开始并不愿意破坏规矩,为了电视剧的拍摄演一段“游神”。

“‘游神’和‘布袋戏’都是闽南文化,从福建传递到台湾,所以特别能表达两岸一家亲的主题以及文化上的同根、同源、同宗。所以,我们觉得无论有多难,都要争取在剧中还原,就算最终可能播不了,也要先拍出来。”马中骏坦言。

据徐向北介绍,剧组为了说服“游神”队伍参演,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最终在热闹的漳州街头,成功地完成了这些大场面的拍摄。如此,才成就了《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将军在整部剧中情绪最外放的一场戏。

能实拍的场景尽可能实地取景,无法复原的历史场景尽可能根据史料还原。绝对不因为制作难度牺牲影像质感和表达。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沉默的荣耀》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还原出了台湾的地域质感和历史风貌。

后制17个月,为何还要边改边播?

《沉默的荣耀》不仅有着漫长的准备期,还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后期制作。

“2024年5月杀青后,剪辑师、杨亚洲导演、于晗导演先后对剧集进行了多轮修改,但总制片人和监制还是要求进一步提升剧集品质。于是,我们召集人马再次对剧进行更深入的修改。一是通过旁白的形式,将吴石这些不为人知的内心活动剖开在观众面前。二是将当下的一些台海焦点话题也融入剧情。三是在着重表现烈士们对信仰的纯粹和坚定的同时,加强了整剧的戏剧节奏,给观众以更强力的视觉冲击感。”

《沉默的荣耀》整个后期历时17个月,最后以第五版本为最终定剪播出版。

在徐向北看来,这个精密的后期打磨过程不仅提升了剧集的完成度,也是《沉默的荣耀》能与当下观众情绪精准契合的重要原因。

甚至在播出的过程中,在监制于和伟的指导下,主创和后期部门又对作品进行了精益求精的修改。比如,剧中虚构人物黎晴的命运,就是在大结局播出前几天才最终修改剪定的。

“对于这个人物的命运,团队内部存在不同意见。从现实角度考虑,她受伤后在海上长时间漂行,生还的可能性极低;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被救起的戏剧性可能。为此,我们拍摄了多个版本的素材。不过,经过反复讨论,在第5版定剪播出版中,实际上并没有保留她最终被救的情节。”

但从播出过程中观众的反馈来看,大家普遍希望剧集能让观众舒一口气,以缓解全剧的悲壮感。因此,在大结局正式播出前,主创团队又对结局进行了关键性调整。

“于和伟老师坚持认为应当给观众保留一定的温暖感。所以,我们最后让黎晴得救,回到了大陆。同时,在结尾处增加了一段展现全剧共产党人牺牲历程的闪回画面,以此致敬英雄,并将镜头定格在温暖的海边夕阳中,让观众在剧终时保有一份感念与希望。”

这一调整并非孤例。由于题材的特殊性,《沉默的荣耀》在平台的理解和支持下,一定程度上采取了“边播边改”的模式。

国庆长假期间,后期团队24小时轮班工作,音频、视频、特效三个部门同步协作,不断修改优化。即便在首轮播出结束后,团队仍在根据观众反馈对重播版本进行细节调整,力求呈现更完美的效果。

”一切的付出,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的创作初衷。作为创作者,我们希望尽可能地表现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尊重,以及对卷入那段历史中的小人物的尊重。”对于这样一部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穿越影视行业周期的剧集,马中骏这样总结道。

【文/卞芸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沉默的荣耀》幕后,是极限操作丨对话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