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不到72小时,《人民日报》4次点名于和伟,张艺谋的话有人信了

10年前,他还是观众眼中只会摇头叹气的“油腻霸总”;

10年后,他却在不到72小时时间里,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连续点名4次!

于和伟的逆袭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用十几年真心与坚持换来的“厚积薄发”。

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付出与蜕变?

01 四连点名的“官媒宠儿”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人民日报》官方账号在不到72小时的时间里,连续4次发布与于和伟相关的内容。

内容主体不是八卦、不是流量,而是由他本人亲述《沉默的荣耀》中角色的创作历程。

这种高频率的官方曝光,在影视剧的宣传中极为罕见。

在与人民日报记者左潇的谈话中,于和伟侃侃而谈。

从吴石、聂曦等人的英雄事迹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他用最真挚的话语传达出自己对于演员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尊重。

当他前往福田公墓拜谒时,他站在先烈墓前只说了一句话。

“吴石将军,你的名字有人知晓。”

再没有人比吴石的扮演者更适合说这句话。

这种官方盖章式的认可,在如今流量当道的娱乐圈尤为珍贵。

但对于和伟而言,一切认可都是他应得的。

02 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沉默的荣耀》主角,于和伟在剧中奉献了不少令人称绝的高光时刻。

尤其是在第18集得知挚友背叛自己后,他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足以被写进表演教科书”级别的独角戏。

这场戏的难点在于没有一句台词。

整整三分半的时间里,演员只能靠着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内心的情感风暴。

一开始,他选择用松领带的动作展现自己内心的窒息感;

而后他翻阅文件时微微颤抖的手指,又暴露了他的佯装镇定;

直到他将身体缓缓靠向椅背作为最终定格画面,这场展现角色内心的绝望与释然的戏得以完成。

据剧组的工作人员透露,为了拍好这沉默的三分钟,他提前一周便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

即便是在休息时间,他也选择独自一人走到无人的角落里寻找角色状态。

但他在这部剧里的成功却不仅限于一场戏的精彩。

除了肢体语言的精妙,他对于面部表情的把控更为精准。

他所诠释的角色不靠夸张的表情传达内心,也不靠大喊大叫的台词烘托氛围,而是凭借细腻的表情变化,让观众在沉默里感受到角色的汹涌情感。

比如战友为掩护吴石当街牺牲的那场戏:

他在下车后眼神空洞,嘴角紧绷成一条直线。

再加上他微微泛红的眼眶和颤抖的手指。

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却足以让观众感受到“吴石心中不得不将悲愤咽回去”的隐忍。

更令人称绝的是他对于眼神的把控。

在“若一去不回”的名场面中,他的眼神戏层次丰富,从震惊到痛心再到克制的情绪转换自然且流畅,被网友称为“无声胜有声的演技范本”。

03 “没有之一”

就连阅人无数、极少对某个演员赋予高度认可的的张艺谋,也忍不住在合作过后说道:

“我觉得于和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没有之一。他可以把任何一个角色都演得很好。”

二人最初的相识要追溯到20多年以前。

那时的于和伟还只是张艺谋手下剧组的一名群演。

可即便是在寂寂无名的当年,张艺谋仍一眼记住了眼前的少年。

直到多年后,张导才吐露心声:

“我当年就觉得于和伟会是那批群演中最有可能走出来的。”

在拍摄《坚如磐石》期间,于和伟用实力佐证了“伯乐”当年没看错自己这匹“千里马”。

那场戏,他原本只需要和雷佳音有几句简单的对话。

但在开拍后,他却为人物加上边微笑说话边整理袖口的细节。

这个即兴的表演让监视器后的张艺谋当即拍案叫绝。

“太好了!这就是我要的笑里藏刀!”

而他身上最独特的演员特质是他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精准区分。

他曾3次出演陈独秀,但每一次都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看体验。

尤其是在《觉醒年代》中,他饰演的陈独秀不再是历史书中的符号化人物,而是一个极具烟火气的知识分子。

仅仅通过“吃瓜子”这一细节,他就演出了观众从未见到的另一面。

剧中,《新青年》编辑们开会的情节里,于和伟以“陈独秀吃完瓜子后如何处理瓜子皮”为切入点。

趁蔡元培不注意,陈独秀将自己的瓜子皮全都堆在对方身前,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

当蔡元培发现并将瓜子皮推回时,陈独秀再次将瓜子皮偷偷退回去。

虽然只是极小的动作设计,却将陈独秀性格里率真的一面诠释的淋漓尽致。

而他饰演的曹操更是颠覆传统认知。

面对华佗时,他既愤怒又不愿多给对方眼神;

杀掉关羽回营途中,他又看着沿途的荒芜景色留下复杂的眼泪;

而在面对卞夫人时,他又一改往日的多疑和猜忌。

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对曹操奸险狡诈的脸谱化塑造,他通过细腻的眼神,将曹操塑造成集丈夫、父亲、诗人、谋略家为一体的多元形象。

至于现代人物的塑造方面,他的表现也同样出色。

在《我是刑警》中,他深入基层,与真正的刑警们同住同住,在切身体验下,他演出了正直勇敢的秦川;

到《城中之城》里,他敏锐捕捉角色内核,将其定义为一个“有灰度的人物”,通过精准的内心活动,演出了野心与才华并存的赵辉。

他的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独特的灵魂。

诚如他自己所言:

“做演员最过瘾的地方就在于塑造各种不重复的角色。”

04 同行中的“佼佼者”

纵观演艺圈口碑实力俱佳的演员并不少,比如张译、张颂文也都是毋庸置疑的实力派。

但相比之下,于和伟仍略胜一筹。

张译一直以来都以军人、警察等正气角色深入人心,虽然也因演技出众而引发讨论,但他本人却敏锐意识到同质化的问题,并主动暂停接戏寻求突破;

张颂文凭借高启强一角广受欢迎后也陷入单一角色类型的困局,尽管他后续多次尝试不同题材作品,但突破角色禁锢仍需时间沉淀。

反观于和伟已经没有了受角色禁锢的烦恼。

从小市民到大反派,从检察官到基层民警,从反派到正角,他的表演边界始终在拓宽。

甚至在“吴石热度”还未消退之际,正在拍摄中的《伟大的长征》已引发业界关注。

这部聚焦红军长征历程的作品新尝试,有望成为他演员生涯的又一突破。

结语:

于和伟的“翻身”,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他没有去追名逐利、没有沉迷于综艺刷脸,而是在一部部有厚度、有灵魂的作品中打磨自己。

《人民日报》的接连报道,不只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向演艺圈发出的信号:

流量或许能赢得一时热闹,但只有演技,才能赢得时代认可。

于和伟,正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诫同行:大器晚成是一个很好的事,不要着急,水到渠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不到72小时,《人民日报》4次点名于和伟,张艺谋的话有人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