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AI识别——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红正向观众演示“食放心AI小程序”。10月16日,一场以“制造新实业·共绘新生态”为主题的产业峰会上,这项能智能化识别添加剂与防腐剂的技术,成为重庆食品产业迈向高质量与智能化的生动注脚。
这场聚焦政策响应、市场需求与产业瓶颈的“产业共创派对”,正助推重庆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从辣椒香味物质的精准解析,到重庆小面面粉成分的系统把控,再到腐乳发酵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一场以科技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变革正在山城重庆全面展开。
技术攻坚:从“经验传承”到“数字解析”
在石柱县的辣椒种植基地,科研团队通过分子精准识别技术,首次完成了重庆地产辣椒香味物质特征化解析与热诱导风味的精准识别,让传统调味品有了“数字身份证”。大渡口区的小面产业则通过对面粉成分、品质指标等29项参数的系统解析,实现了面团流变特性与感官接受度的精细化把控。而忠县腐乳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后发酵不成形难题,也通过豆腐凝胶强度增强和特种抑菌技术的融合应用得到彻底解决。
“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重庆构建食品产业创新体系的具体成果。”与会专家表示,重庆依托蔬菜产业集群优势,仅在梁平、江津、綦江、荣昌四个区的调味品产业就集聚了41个重点项目,形成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前瞻布局:从“当下突破”到“未来引领”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资深首席科学家王强在大会发言中提出,重庆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要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培育。”
“我们在破解当前产业难题的同时,更要着眼未来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他特别提到抗衰老功能食品、植物基人造肉、3D生物打印食品等前沿领域,认为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将助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成为重庆新兴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引擎。
政策赋能:从“单点扶持”到“生态构建”
“重庆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为三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中共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全市已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转化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据了解,重庆正深入实施“四千行动”,通过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保障优质原料供应,依托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打造产业集群,以千个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产业环境,通过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共享发展成果。这一系列举措构建起从田间到车间、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产业生态。
当前,重庆正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高端化、数字化改造,分类分层建设专业化食品加工园区,聚焦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新高地。在政策支持方面,不仅迭代升级产业金融支持政策,制定降低能源、物流和营销成本的专项方案,还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企业提供全要素、全过程的服务保障。
一股产业升级的浪潮正在山城奔涌。以资本之火与创新之料,精心熬制一锅香气四溢的“产业高汤”。这场别开生面的“产业共创派对”,不仅展现了重庆食品产业的创新活力,更昭示着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见习记者 吕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