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央视主持人中,李梓萌始终被人看作最勤勉的人,一年能出镜158次,甚至她的脸还被称作为“国脸”。
然而,就这样努力的人却被网友反映推销假冒伪劣,深陷名誉风波中。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央视主持人卖货?
近段时间,大家总会刷到“国脸”李梓萌在直播间穿着熟悉的西装,带着同样具有标志性的假发,用平时讲解新闻联播的语调在推荐一款深海鱼油。
在她的直播间展板上还明晃晃写着“适合头晕头痛、手麻脚麻、记忆下降人群”。
不少消费者冲着这张天天播报国家大事的脸,没多想就争相下单,有位王女士甚至一次性买了2000多块钱的。
可当他们收到货发现,李梓萌卖的这款鱼油竟然是“假货”。
有消费者发现吃了这款鱼油毫无效果,再一查发现这款能治病的产品,执行标准居然是糖果,根本和治病扯不上一毛钱关系。
随着被骗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这是李梓萌和商家合起伙来欺骗消费者的感情。
于是开始大骂李梓萌是骗子,还有人直接将他们告上了“公堂”。
对于此事,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非常重视,当即就下令彻查。
结果发现李梓萌竟也是受害者,直播间的李梓萌是不法商家利用AI技术伪造生成的。
而且技术人员拆解后发现,涉案公司还特地用了一套很隐蔽的操作流程。
他们搜集了大量李梓萌在《新闻联播》等节目中的公开视频与音频,通过深度学习训练出虚拟模型,精准提取她的口型、表情、说话时的停顿和重音特点,再用高保真语音克隆技术匹配口唇动作,实现了近乎无缝的同步效果。
为了降低识别难度,他们还刻意没有采用容易暴露破绽的长段讲解,而是把内容切分为短句,中间穿插互动环节,普通观众很难在几十秒内发现异常。
这场AI骗局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让毫不知情的李梓萌平白承受了声誉损失。
作为在荧幕上坚守20多年的央视主持人,她靠专业严谨积累的公信力,突然在无良商家的手下毁于一旦。
那段时间,她的名字频繁与“骗子”“虚假带货”等负面词汇关联。
即便后来真相公布,仍有部分不明情况的网友喊“骗子滚出央视!”李梓萌职业声誉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彻底消解。
而在AI诈骗的阴影里,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也是其中之一。
受害者众生相
2025年8月,正在恢复训练的全红婵突然刷到,自己正在网上卖鸡蛋。
骗子用几十元就能买到的AI工具,克隆她的形象和声音制作带货视频,冒充她销售所谓“自家鸡蛋”,还编造“帮妈妈卖货”的剧本博取同情。
这些视频看起来流畅自然,让不少中老年人放下戒心,其中一条视频的下单量高达4.7万件。可当消费者收到后,发现鸡蛋大多都脏兮兮的,有的还外壳发霉了。
除了鸡蛋,还有账号用同样的手段发她卖土蜂蜜、驼奶粉。
最后,还是她哥哥紧急辟谣,才没有让受害者越来越多。
同样“被带货”的还有《最强大脑》里的“水哥”王昱珩。
商家看中他高智商的公众形象,用AI换脸、拟声技术让“他”推荐儿童书籍和保健食品。
不少家长冲着他的高智商下单,让一款儿童保健食品销量高达90多万,另一款儿童书籍销量也超过10万。
亏得王昱珩团队及时发现,但侵权方却“不要脸”的说:可以先上车后补票,现在签合同。
他们之所以这么嚣张,是因为即便王昱珩维权成功,他们也只需要赔偿的一两万。
不止如此,连已经退隐四年的歌手费玉清,都成了AI诈骗的目标。
骗子在脸书上弄了一个“费玉清粉丝团”的账号,锁定一位经常点赞互动的70多岁老人为目标,AI了一张费玉清坐轮椅、腿部缠满绷带的假照片,私信给老人,谎称自己在日本出车祸导致腿部骨折,急需资金进行手术治疗。
之后又以各种理由追加款项,还称在香港开设孤儿院需要赞助,短短8个月内,就骗走了老人超过千万元新台币。
后来,即便经纪公司发布防骗说明,类似的“明星脸慈善诈骗”仍在不断出现,就在公众担忧之际,国家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一场针对AI诈骗的雷霆整治全面展开。
国家雷霆出手
针对李梓萌被AI仿冒事件,公安部办案人员通过追踪直播间资金流向、排查账号注册信息,很快锁定犯罪公司,并被罚没20万。
与此同时,监管与平台也同步发力。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还联合开展专项宣传,走进社区、养老院讲解AI诈骗特征,提醒公众保护个人信息。
而我们平时在观看直播、浏览广告时,也要仔细甄别信息的来源,注意观察主播是否有音不对话的现象。
而且,对于那些过于诱人、违背常理的宣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AI技术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强大力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