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发布2026年大剧片单,其中重大革命题材剧《伟大的长征》格外引人瞩目。
这是为纪念长征胜利90周年(1936–2026)与建军100周年的献礼作品。
《觉醒年代》主创悉数回归:导演张永新,主演于和伟、张桐、张晚意和曹磊。
另有何政军、王劲松、李乃文、成泰燊等老戏骨,万茜、黄晓明、陈永胜、刘奕铁、史彭元等也倾情加盟。
这是一场始于绝境的征途,红军队伍走草地爬雪山,途经11个省、18座大山和24条大河,行程达两万五千里。
在1955年首次授衔时,中将及以上军衔的将帅一共有250人(后补授到254人),他们中有222人都参加过长征。
没有长征,就没有新中国。
01、导演张永新:当打之年就应该敢于挑战
张永新导演在拍摄完《觉醒年代》后便接到创作长征的新任务,曾担心团队能否扛起长征这一宏大主题的重任。
但最终他和团队达成共识,“当打之年就应该敢于挑战”,同时保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创作态度,并“希望不辱使命”。
主创团队先后几次“重走长征路”采风,行程遍及长征沿线众多革命纪念馆和革命旧址,总行程近两万公里。
自8月1日,剧组在浙江横店正式开机,目前还在紧张拍摄中。
近日发布的首支30秒预告片里,三大主演纷纷亮相,曹磊饰演的周总理儒雅刚毅,何政军饰演的朱老总沉稳质朴。
于和伟则用坚毅回望的眼神,展现毛主席对未来的坚定信仰,打破了早前观众对其选角的质疑。
预告片发布仅1小时,播放量便突破百万,网友纷纷表示:一整个期待住了。
02、新版彰显年轻: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红军队伍
长征始于1934年,毛主席41岁,朱老总48岁,周总理36岁。
根据1955年首次授衔中人数最多的157位中将的年龄推算,他们参加长征时的平均年龄为23.8岁。
如果换到当下,可以说这是一支以00后为主力的队伍,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稚嫩的新兵成长为日后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彰显年轻,将是这版新“长征”将要刻画的重点。
在当时长征的红军队伍中,二十岁出头的师、团首长带领着平均年龄十七八岁的战士们跋涉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
这其中有22岁失去右臂仍坚持作战的贺炳炎,28岁为革命牺牲全家七口并最终献出生命的吴焕先。
为还原真实历史,史彭元(20岁)、陈永胜(27岁)、刘奕铁( 28岁)三位年轻演员将承担重要作用。
从《隐秘的角落》里的复杂少年严良,到《漫长的季节》里孝顺懂事的王北,史彭元有着极强的角色塑造能力。
出演多部张艺谋作品,并在《八角笼中》饰演格斗少年马虎,陈永胜的表演自然贴切,擅长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漫长的季节》中,刘奕铁塑造了细腻、忧郁的王阳,展现其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如果他们能成功,那么《伟大的长征》所强调的“年轻”,就将不再是纸面上的数字。
而是一幅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动人心魄的青春群像。
03、能否超越唐国强版《长征》?
唐国强版《长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并非偶然。
它是历史真实性、艺术感染力和时代精神共鸣三者结合的顶峰。
该剧是首部以24集长篇连续剧形式,从湘江溃败拍到陕北会师,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决策层的战略博弈与底层战士的艰辛跋涉。
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实景拍摄,演员脸上冻出的紫斑、身上单薄的衣衫,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真实质感。
这种“身体力行”的创作态度,使其成为一部“可以观看的历史教科书”。
唐国强成功实现了从“诸葛亮”到“毛主席”的转型,并为此后二十年由他饰演教员奠定基础。
他的表演抓住了教员作为战略家的宏大气魄、诗人的浪漫情怀,以及革命者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孤独。
刘劲的周总理、王伍福的朱老总、郭连文的刘少奇等,都由此剧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特型演员标杆”。
该剧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将伟人神化,而是着力刻画他们作为“人”的情感。
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离别情、周总理生病时的脆弱与坚持、将领们之间的战友情,这些都让历史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面对这样一座丰碑,《伟大的长征》若要超越或并立,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机遇也同样存在。
唐国强的“形神兼备”已是标杆,于和伟的优势在“神似”和演技深度。
但外形和气场的差异是他必须用整部剧的表演来跨越的鸿沟,而他需要找到一个全新的、令人信服的“毛主席解读”。
唐国强版更侧重于领导层的运筹帷幄,而《伟大的长征》明确强调“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群像塑造。
如果能符合时代精神地展现刘奕铁、陈永胜、史彭元等年轻战士的群像。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青春生命如何被战争摧残又如何因信仰而闪耀,将能引发当代年轻观众的深度共情。
另外本剧将打破传统“中央红军主线”的局限,首次涵盖红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南方游击队等多路红军历程。
剧情也将延伸至1937年的西安事变,诠释“长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延续,以实现更宏大的全景叙事。
二十多年的影视技术飞跃,为新作提供了打造更震撼视听体验的可能。
更逼真的战场特效(如湘江之战的惨烈)、更宏大的行军场面(如雪山的严酷)。
可以营造出更强的电影质感和沉浸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难。
综上所述,或许不存在“超越”,新“长征”更准确的定位是,它旨在与经典进行一场跨越二十年的对话。
后记
2026年,当《伟大的长征》在央视播出时,荧幕上的铁索硝烟和雪山草地,将再次震撼国人。
长征的精神和信仰将穿越时空,对当代中国依然有着积极、深刻的影响。
这不仅是献给长征胜利90周年的礼物,更是一次针对当代中国观众的精神召唤。(撰文:木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