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从《许我耀眼》到《入青云》,长剧开“撩”能让观众买单吗?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如何把戏拍得够“撩”、够“欲”,正在成为剧圈的必修课。

从《许我耀眼》中许妍和沈皓明从假到真的拉扯互动,到《入青云》前四集基本聚焦于男女主之间的暧昧互“撩”,近期已经有多部剧集的营销都有这类话题的露出。

“尺度”“XX吻”“脸红”等关键词主导的话题与讨论,折射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剧集表现的情感样态在发生变化。

从曾经的“纯爱”到“撒糖”,再到如今的“撩戏”,如何把熟龄情感或者说成人爱情,拍得既唯美又“欲”,正在成为剧集内容的新风向和新审美。

而如此变化背后的市场与行业,也在分别释放着更多的信号。

从短剧“小作坊”,到长剧“流水线”

类似的“多巴胺”营销,过去倒也并不罕见,比如一些网络电影、分账剧的“吻戏”营销等。不过,伴随着市场在近年来开始加速成熟,过往的营销内容已经更新换代。

率先把剧情拍出满满“色气”的,是进入精品化时代的微短剧。

当女频短剧的制作比例大幅提升甚至到了如今的75%以上,这类内容的含金量和需求都在上升;把都市题材拍得让人耳热心跳,成了许多微短剧的数据灵药,这也让许多受众会戏称爱情类微短剧“小作坊下料猛”。

解题这种变化的关键词,是“爽感”。

导演鲍维对搜狐娱乐分析称:“微短剧的特点是快节奏、强剧情,所以人物相对比较弱,那么爱情戏如何让人信服呢?靠镜头语言,通过足够的气氛渲染,强调性张力和多巴胺,去实现对情感关系的升华。”

“而且本身大家看的就是帅哥美女谈恋爱,类似的剧情就会成为某种奖励结算机制,适时地把节奏给拉上去,这是非常好用的办法。”

从深层来看,类似风格的微短剧正在形成面向女性受众的一种“脸红经济”,更形成了某种内容趋势。

比如今年4月的爆款剧《绯色过浓》,有消息称该剧为播出已删掉了大量吻戏,但还是有不少戏份让人脸红心跳。

之后如《绿茶小狼狗诱我情深》《坠入春夜》《闪婚后我成了大佬的掌中之物》等一系列今年的微短剧,大多以多巴胺、“撩戏”为主要卖点。在这些剧集中,除了少数霸总、虐恋等传统元素,女性正在更多占据情感上的主动权。

曾经的霸道总裁已经不再能满足如今的女性观众,成为爱情里的主导者是新时代的情感诉求。这背后的市场逻辑,其实也适用于近期的长剧领域。

首先,这表现为当代人情感观的变化。

正如制片人彤彤表示,对偶像剧情感模式的偏好源于观众的自我投射:“当更多的女性开始追求事业、独立能力,她们的感情观就不会是过往的依附式,或者更早期的自我牺牲,而是围绕自我进行‘造梦’。”

“所以,这一定是一种更私密的个人体验,她们也更不需要遭受某种传统视角的束缚,而寻求更发自内心、甚至现实中不敢去做的大胆追爱,对这类内容的支持,可以视为是她们的某种自我表达。”

其次,从中也可以看到,当下观剧群体画像更加多元。

很多长视频的早期用户,已经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主流人群;相较于过去偏低幼的一些内容,这些群体更希望看到表达自我所见所感的内容出现,从《春色寄情人》《装腔启示录》到《深情眼》,类似的熟龄爱情故事正在形成一批稳定受众。

所以不难理解,成为播出数据黑马的《深情眼》,凭借极具拉扯感和氛围感的“姐狗恋”故事获得叫好;而《许我耀眼》中的许妍在情感关系里,也占据着比较主动的位置,而这个关注所谓“恶女”的故事,本身同样是这种熟龄取向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如今的市场会接受相较以往更开放的内容和人物关系,“这一代观众是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多也接触过很多海外作品,所以不会用传统卫道士的观点去做价值评判,也是这类内容能够生产出来的关键背景。”彤彤表示。

从微短剧到长剧,伴随着一系列作品的成功打造,行业也在进一步看清这种风向,并更积极地为当下的观众“造梦”。

近期作品的内容和营销策略也说明,相关作品正在形成更加成熟的“流水线”生产。

“撩学”不难,难在“有爱”

在鲍维看来,把情感戏拍出“撩”感,其实没有多少门槛。

“对于有审美、有专业背景的创作者,要做这么一场戏不算难。”鲍维称,“这其实是很基础的视听语言,从传递信息的角度说,它仅仅需要给出情绪、实现对观众最基础的感官刺激,镜头内人物的雕塑美感、适宜的灯光和运镜,加上音效和配乐,这就及格以上了。”

她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剧组的路透视频:“只要捕捉到一个有化学反应的瞬间,那么加上慢镜头特效和浪漫的音乐,观众就会接收到某种心理暗示,这就是视听语言的作用。”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不大的微短剧,同样能做出不错的质感。

当然,也并非没有技术门槛。

首先当然还是选角,亮眼的帅哥美女毫无疑问是这种“撩戏”的加分项,包括近期口碑反馈不一的《入青云》,能够让部分观众“上头”,也是因为其把两位主角侯明昊和卢昱晓拍出了极佳的个人状态。

其次,要实现这种镜头美感是需要打磨的,“环境要有足够的美感,灯光要到位,然后要捕捉演员最投入的状态、最好看的肢体,是需要一个一个镜头去磨的,所以这同样是一种精品化,拍摄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需要到位。”

而要实现更好的“撩感”,剧本策划大伟也指出,支撑这样的镜头语言,背后的人物和故事有其必须的讲究。

“长剧和微短剧的差别是,必须有完整的故事链条和人物。放在爱情故事里,就是观众必须要吃你的人设和情绪铺垫,才能在一段长故事里,对每次暧昧甚至亲热戏实现代入。最基础的是,这些桥段一定是因为爱情。”

即使《许我耀眼》前期的很多桥段都显示的是,许妍和沈皓明在扮演一对恩爱夫妻,但二人之间逐渐升温的关系会让观众看到“表演”之下的真情实感,那么这种认知错位反而成为口是心非的“情趣”。

事实上在大伟看来,如此故事的难点恰恰在于,如何在生理喜欢之后,进一步写出感情线的深化,以及两个人在情感中的成长,回归到传统爱情故事的主题。

这其实是影视内容必然存在的创作道德,“即使观众会对类似的桥段感到兴奋,在内心还是会期待一种更符合公序良俗的道德守恒。所以所有的亲热戏,最终是要为爱情主题服务的,换言之,类似桥段的使用必须慎重,每次出现都要有叙事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当下对《入青云》的一些争议,或许就源于前期人物关系铺垫不足,而“撩戏”的比重又偏重。

“不管采用怎样的视听手段,长剧最终要靠剧本说话,如果不能解决剧作的确定性问题,其他策略其实很难成为‘答案’。”大伟表示。

不能只是“漂亮饭”

“撩学”大兴的背后,是长剧集在情感内容领域的市场降温。

尤其是进入2024年之后,偶像化倾向明显的剧集,包括此前作为平台数据基本盘的古偶剧都出现了明显的数据滑坡,被戏称是“古偶灾年”;而到了今年,情况似乎还在进一步恶化。

具体到内容,观众似乎对谈恋爱的内容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钝感。尤其是发力大女主题材的作品,许多已经不再以爱情为主线,如上半年的《蛮好的人生》中,董子健饰演的男主甚至不是女主的恋人而仅仅是合作伙伴。

但无论是基于创作惯性,还是既往影视行业的经验,情感题材始终是极具市场价值的内容,也是长故事不可缺少的调味素。如何打造更好的情感戏码,成为摆在创作者们面前的大题。

而大约2022年后,行业围绕“内容升级”首先实现了视听语言上的探索,内容质感整体实现了更好的观众反馈;在情感领域,通过《夏花》《春色寄情人》等内容,也尝试了强调氛围感、突出暧昧拉扯气质的视听升级。

这形成了一定的正向反馈,《装腔启示录》《春色寄情人》等作品凭借不错的剧情和人物设定成为口碑黑马,豆瓣评分分别为8.2分、7.9分。

但这种视听升级带来的红利,近来已经被严重消耗,而单纯的“撩”也很难突破既往的观剧基本盘。

在彤彤看来,这其实很像是一碗网红餐厅里的“漂亮饭”。

“它会吸引很多人来打卡、分享图片,甚至前期有一些热度;但如果要吸引回头客,那这就不能只是‘漂亮饭’,而是要做到好吃。而对于想做长线的行业和公司们来说,‘漂亮’可以是锦上添花,但内容的‘好吃’始终是根本。”

即使靠着“撩”带动的内容话题,吸引了部分观剧热情,哪怕是对于剧集本身来说,要留住观众追到结局,依然需要足够精彩的故事和人物成长弧光,这是长视频的生命线。

但在鲍维看来,对类似内容的探索,依然释放着积极的信号。

“行业正在积极做出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基于市场的准确观察,且确实在打造一些热点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对既往内容的大胆挑战。放在当下看,如此改变所传递的态度和探索方向,都算是值得肯定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从《许我耀眼》到《入青云》,长剧开“撩”能让观众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