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力保“丰收在望”变“丰收到手”——皖北地区全力抢收秋粮见闻

前期,黄淮海平原地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给正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的秋粮作物带来严峻挑战。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的安徽省,皖北部分地区的田野正经受着这场自然考验。面对不利天气,安徽省上下迅速行动,多措并举,争分夺秒抢收成熟秋粮,一场与天争时、与地争利的秋收“保卫战”正在江淮大地全面展开。

科学调度,全力抢排田间积水

10月9日,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青卫村、马乡村等秋收一线,记者看到田间多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连续作业,抢收工作紧张有序进行。“连续下了这么多天雨,终于稍稍晴朗,我们赶紧下地收割。争取在13日下雨前收割完毕。”种粮大户邱振明介绍。由于土地温度较大,收割机速度较慢,不时留有漏收处。不少农民拿着袋子在田间捡拾起这些留在田间、品相不赖的玉米苞谷。

记者在淮北市最大的烘干点、濉溪县祥太烘干中心看到这里的烘干设备已连续多天满负荷运转,三组烘干仓昼夜不停,脱粒、分选、烘干、冷却等环节高效衔接。自9月中旬全天候运行以来,该中心日烘干能力达约1300吨,相当于覆盖2千多亩耕地的收成。“冒雨收获的粮食,必须第一时间烘干,防范霉变风险,确保颗粒归仓。”烘干中心负责人李祥太表示。目前,该中心已收储玉米约2.5万多吨,服务范围覆盖周边20公里内多个乡镇的农户。

“重点解决‘怎么收’难题。首先是组织排涝。投入抽水机340余台,对受淹耕地进行强排,为粮食收割创造条件;动用机械280余台,对田间地头排水沟以及大、中、小型沟渠进行全面疏通,开挖清理沟渠321条;与上游河南永城以及下游安徽宿州等地联动,有序开闸放水,降低河湖水位以排除田间积水。鼓励种植大户购买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优先兑现农机补贴。截至目前,全县新购买机械36台(套)。联系周边地区履带式收割机资源,已调集履带式收割机180余台,日收割面积2.5万亩左右。2600余台轮式收割机从9号起陆续进地作业,180万多亩秋粮力争雨前抢收完毕。”濉溪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丁浩介绍说,全县要求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地头,成立抢收服务队;组织县内2500余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发挥优势,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带头秋收;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积极性,尽一切力量开展抢收;对家庭困难、劳动力不足的,组织党员干部和大户帮助抢收,解决了“谁来收”问题。

“这些天,我们通过村里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宣传推广‘站秆扒皮’‘扶起捆扎’等方式,加速籽粒脱水,帮助群众降低产后损失。”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殷修刚介绍,目前全县拥有烘干塔装备83台套,其中固定烘干点46处58台,移动式烘干设备25台,日烘干能力1.4万吨左右,累计已烘干粮食11万余吨,占已收割粮食产量的51.1%。

人机协作,抢抓雨歇窗口收割

“俺家2千亩玉米9月26日收完,用了6台履带式收割机,3天全部收完,收下来就进烘干设备直接烘干,一天500吨的烘干量,3天烘完。现在全天候开机正在帮周边老百姓收割、烘粮,辐射周边2万多亩玉米地。”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种粮大户尚跃告诉记者,今年新上了一套价值400万元的烘干设备,没想到刚投入建成就派上大用场。合作社的烘干车间里,机器飞转,潮粮送进去,干粮送出来。“有了现代化农机化设备,彻底告别了‘肩挑背扛’的抢粮场景。履带式收割机、烘干设备‘挑大梁’,玉米烘干储存,质量有保障!”尚跃说。

“幸亏这两天不下雨了,农业部门帮我们调配的履带收割机9日已经抵达,1千亩玉米地开始收割,现在部分玉米顶尖已有穗腐、霉变迹象,但好在不影响整体质量和产量。”宿州市埇桥区种粮大户雷修春心有余悸地说。

自南向北调配的履带式收割机正挑灯夜战,穿梭在田地间。针对机械下地难的问题,皖北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收割策略。一方面,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降雨间歇期,全力组织履带式收割机等适应性强的农机投入抢收作业。另一方面,对于机械确实无法作业的地块,则积极动员群众进行人工抢收,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全省范围内加强了农机区域调度和供需对接,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重点支援收获进度偏慢地区。

多方协力,破解粮食晾晒难题

走进濉溪县柳丰种业公司,公司的院子、内部道路全部铺满了正在晾晒的玉米籽粒。“我们企业从事小麦和大豆良种繁育。晾晒的玉米都是周边农民这两天抢收下来的,我们免费敞开场地提供给乡亲们使用。”负责人刘超感叹称,百姓种粮本不容易,更应该互帮互助。

百善镇作为濉溪县的农业重镇,无论是乡间的小路上,还是乡镇、村里的闲地上,老百姓的房前屋后,视线可及之处都是前期从雨中抢收下来的玉米。记者在宿州、淮北等地还看到,不少乡镇、村委充分利用镇村办公院场、文化广场、老旧厂房,组织群众以晾架、网箱等方式晾晒。

皖北多地积极协调粮食烘干企业、合作社,满负荷运转烘干设备,提供代烘代储服务,优先满足小农户和困难群体的需求。鼓励农民采用通风储粮、家庭小型烘干设备等方式进行辅助干燥,尽最大努力减少霉变损失。粮食收储企业也提前做好准备,敞开收购,提供色选、整理等服务,帮助农民处理水分偏高的粮食。

保障到位,凝聚抢收强大合力

“9月份仅有29日一天,太阳露了脸。保险工作人员前期来到玉米地里勘验、拍照,经过定损、资料上传等程序后,通知我预赔付款这两天就会到账。这真正是‘雪中送炭’!”濉溪县大路种植家庭农场主张伟感动地说,他家今年种植的400亩玉米有100多亩受灾,农业完全成本保险在关键时刻还是发挥了作用。

“此次保险预赔付的主体就是针对规模经营主体,增强种粮农民积极性。”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濉溪支公司负责人周冰表示,他们从9月3日起启动快速理赔机制,加快查勘定损,并先行拿出1000万元进行预赔付,以增强群众秋收信心。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秋收工作,要求把抢收秋粮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各司其职,在资金、技术、运力、信息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全省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强大抢收合力。

“我省立足抗灾夺丰收,前期打赢了抗旱保苗攻坚战。”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受9月份阴雨天气影响,部分玉米发生穗腐,零星出现倒伏、霉变,江淮及以南地区水稻收获有序,总体没有逆转增产趋势。天时不测,人力可为。应对连日阴雨抢收秋粮的实践,是对其粮食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尽管天气不利,但通过科学应对和艰苦努力,安徽正全力以赴将损失降到最低,力保秋粮颗粒归仓,守护好国家的“粮袋子”和农民的“钱袋子”。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仍在紧张继续。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力保“丰收在望”变“丰收到手”——皖北地区全力抢收秋粮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