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涛最近在伦敦开启一段游学生活,跑去在英国本土学习当地语言。不过,开学首日因上错火车迟到一个小时,在社交平台上幽默分享这种“熟悉的感觉”,过普通人的生活,拉近与粉丝距离。
这已经是杜海涛第三次去英国伦敦游学了,2017年去了两周,2024年呆了一周,2025年说是21天,但未来走到哪里还不知道。虽然去了好几次,目前还无明确语言进步的证据。因为很多明星英语说得好,总会不经意之间展示出来,特别是那种以前一般,后期努力跟上的,都控制不住秀一秀,这套路基本上没漏的,但杜海涛自始至终没什么展示,也就引发了公众对其学习效果的质疑。另外,还有网友扒出杜海涛的本质诉求根本不是学习语言提高自身,好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活动。真是叫人羡慕明星啊,打广告的同时边学习边旅游。
开学迟到不紧张,网友偶遇到处玩
杜海涛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出来了他在英国伦敦上学第一天的一个小故事,那就是没搞清楚伦敦错综复杂的公共交通,坐错了车,导致迟到了一个小时。身为公众人物向喜爱自己的粉丝分享糗事,本身是一件很亲民,让人瞬间觉得没有距离感的可爱举动,但是仔细看这件事情,却不由得让人想到其他方面,那就是收入很高的杜海涛,没有把这当成有挑战的学习生活,而是一场游戏。
海外游学的第一天坐错车上课迟到一个小时,他并不觉得紧张,或者是有压力感,反而把这当成是一种挫折教育似的收获式成长。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他有底气有安全感,所以能够将发生的一切突发危机状况都能有着转化思维。有钱人杜海涛不必担心第一天上课迟到会引发的连锁反应,譬如一年几十万的学费打水漂,譬如第一天上课就没有开好头,没有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该要怎么毕业之类的,他完全不需要顾虑这些普通人在留学时会有压迫感。无心之举,展示了巨大的认知鸿沟。
不仅杜海涛自己分享了他迟到不紧张的事情,有网友同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出他在街头,或者在英国有名的高端超市随便瞎溜达的偶遇照片。而且,还留意到的是他脖子上挂了一款专门拍摄vlog的相机在随时记录。显然,比起正儿八经的沉浸式去学习,他更多的需求是体验生活。
三次游学被打断,学习需求不强烈
早在2017年,他整30岁的时候,杜海涛就给了自己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因为高中就加入了湖南卫视,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所以到了而立之年,他想实现再次重返校园的愿望,特地前往英国伦敦,住学生公寓,坐公共交通上下学,报了一个长达一个月的课程体验普通学生的生活。结果由于工作原因,这段学习仅仅进行了两周就不了了之。
去年,2024年4月,杜海涛又抽空去英国伦敦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再算上这一次前往伦敦开启长达21天的密集性课程,杜海涛三顾茅庐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前前后后去了不少次,都没见到他有什么飞速性成长。
再看他每一次学习的时间长短,也能感觉得到他对学习这件事并不是刚需,学习的需求更不强烈,对于能够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渴望,仅仅是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阶段。他随时为了工作而放弃学习的做法,更多表现出来的像旅游玩票性质,像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下给自己的一种压力调节,主要目标不是学习。
特权行为被包装,伪努力刺激路人
更引起人猜测的是,看似好像是明星在工作之中还不忘学习进步,实则有可能是一次赤裸裸的商业行为,他或许与某家英语培训机构达成了协议,做一段活广告罢了。
不管是培训机构主动找上杜海涛希望合作,还是杜海涛自己需要学习,恰好与对方一拍即合。总之,这都是明星利用自己的公众影响力,将特权行为包装成努力学习求上进的假象。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赚取了曝光,身上有着新的话题看点。不知情的路人群众还真的以为杜海涛在努力上进,并且找寻了一家估计是还不错的培训机构帮助其提升英语水平。
教育的不公平,大明星的伪努力,无一不在挑战着对于普通路人辛酸求学的神经。明星树立起终身努力学习的形象固然好,但是其背后并不包含他的真实投入,还存在着商业包装和资源捷径,反倒让人感到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