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原创 苦难不值一提?女性力量重若千钧,《轻于鸿毛》给世界一记重击!

前言

轻于鸿毛》这部藏着丧子之痛、坠海疑云、遗产争夺的电影,偏用泉州海风裹住所有沉重,以“不咆哮、不闪回、不控诉”的方式讲完。

可为什么越撕心裂肺的困境,越要避开“苦大仇深”?这种从宋佳前两部女性题材到《轻于鸿毛》的“由重转轻”,是回避创伤还是新解法?

从“咆哮白惠”到“荒诞铁梅”:轻派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轻派女性题材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2024年9月上映的《祝你幸福!》,是理解这一转变的关键起点,宋佳在片中饰演的白惠,遭遇了与《轻于鸿毛》里李鱼相似的丧子之痛,孩子同样坠海身亡。

但两部影片的处理截然不同,《祝你幸福!》里的白惠,被创伤压成了“歇斯底里的行动主体”,有大量咆哮镜头,与丈夫罗宇的肢体对抗,甚至出现精神异常的躯体化反应。

这不是偶然,据官方信息,《祝你幸福!》的故事备案于2014年,拍摄于2022年,2014年的女性题材本就偏“重”,2022年疫情后对生命的耗竭体悟,更让这份沉重加了码。

你会不会发现,当时这类“重派”女性片有个共性,像《出走的决心》《坠落的审判》,女性角色多带“公开的敌意或暴力”,连男性也跟着呈现精神症状化倾向。

2024年11月的《好东西》,开始尝试“减重”,导演邵艺辉让宋佳饰演的王铁梅穿上“95%荒诞”的衣服,用喜剧消解严肃,还借角色之口明确拒绝重派风格。

正是《好东西》的遗憾,让2025年9月的《轻于鸿毛》更注重“落地”,导演周铨在首映礼上直言,影片精神内核与《好东西》一脉相承,都是“以轻盈姿态面对沉重议题”。

它不再讲上海中产,而是聚焦李鱼的养老院经营压力、沈飞鸿对钟实死因的追问、李海琴的身份认定难题,这些都是普通人会遇到的真实困境。

不拍闪回、没有哭戏:死亡这道坎,轻派怎么跨?

《轻于鸿毛》里有两次关键死亡,却没一次走“催泪套路”,第一次是钟实的“准时死亡”,电影开篇就交代他坠海,但只有一个模糊的背影,连尸体都没完整呈现。

后续提到钟实时,要么是未完成的画像,要么是解剖时“空无一物”的身体,没有闪回他生前的温馨或争吵,也没有特写李鱼、沈飞鸿的崩溃哭戏。

第二次是李海琴的“生理死亡”,这位钟实的母亲,在电影后半段自然离世,没有临终遗言的煽情,甚至死后还被李鱼、沈飞鸿从太平间“偷”出来,只为完成她土葬的心愿。

你有没有想过,明明闪回最能勾起观众情绪,也最容易塑造“泰山鸿毛”式的死亡审判,导演周铨为什么偏偏要避开闪回?

答案藏在影片的叙事逻辑里,如果加入闪回,观众就会变成“全知的死亡凝视者”,像看“人生电影回放”一样评判钟实的对错、李海琴的遭遇,这恰恰是轻派要避开的。

取而代之的,是用两个空间把死亡的“距离感”转化为生活痕迹。一个是李鱼经营的院子,老人们的日常起居,让钟实留下的空间成了“照顾与延续”的载体,而非“遗产争夺场”。

可处理完死亡,轻派还要面对一个更微妙的问题,电影里李鱼和沈飞鸿的核心对话,几乎都围绕钟实展开,这算不算没跳出“围着男性转”的传统框架?

泉州“水城”的小心思:海、院子、小车,都是轻派的“支架”

《轻于鸿毛》的官方取景地是泉州古城,电影里把它叫“水城”,这个名字改得妙,因为“水”既是背景,也是轻派的“叙事语言”。

最明显的是海。电影里两次提到“坠海”,但海没有被塑造成“悲剧符号”,相反,李鱼在海边刻下“榆”字的场景,成了两人关系从对抗到依靠的转折点,海在这里是“和解的见证者”。

你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的海从没有波涛汹涌的镜头,全是平静的海面、轻柔的海风,连李鱼说起儿子坠海时,背景里的海也是安静的,这种“平静”,正是轻派对待沉重的态度:不放大痛苦,只呈现它的存在。

再看院子和别墅,钟实留下了两处房产:山上的小院和城里的别墅,按“重派”逻辑,这该是“夺产大战”的导火索,但《轻于鸿毛》里没有。

小院成了李鱼照顾老人的地方,晨起喂饭、午后聊天,充满烟火气;别墅则是沈飞鸿整理钟实遗物的地方,没有歇斯底里的摔砸,只有慢慢收拾的平静,两处空间都剥离了“财产属性”,回归“生活本质”。

最后是那辆黄色小车,它不是传统公路片里“炫酷的交通工具”,而是“狭小却温暖的共生空间”:李鱼开车,沈飞鸿查资料;李海琴累了,两人轮流照顾;甚至吵架时,也只是停在路边拌嘴,没有激烈的争执。

当人物、死亡、对话、空间都为“轻盈”服务时,我们终于能回答最开始的问题,轻派到底不是“减重”,是什么?

结语

看完《轻于鸿毛》,再回头看宋佳的女性主义三部曲,会发现“由重转轻”的核心,从不是回避沉重,而是换了一种“承重方式”。

官方影评里有句话说得好:“轻派女性题材,让女性不用靠‘撕赢谁’证明强大,靠‘在沉重里活出日常’就够。”它给女性题材提供了新路径,不用宏大叙事,不用激烈对抗,只用真实的日常、细腻的情感,就能确认女性的主体性。

或许未来再看女性题材时,我们不会再先想到“苦大仇深”或“手撕反派”,而是会想起《轻于鸿毛》里的画面,泉州的海风里,两个女性开着黄色小车,带着一位老人,慢慢走向属于她们的“日常”,这份平静,比任何激烈的表达都更有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原创 苦难不值一提?女性力量重若千钧,《轻于鸿毛》给世界一记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