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有一次杨振宁被问到这么一个问题,说要是有一天他不在了,翁帆该怎么办。当时翁帆就在旁边,一听这话,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说起来,这对夫妻从一开始就不被大多数人看好。那年2004年,他们决定结婚的消息传出来,好多人都愣是没反应过来。年龄差54岁,这放在任何地方都足够引人议论。但你看,一晃二十年过去,他俩还在一起,挺稳的。
其实回过头看,他俩能走在一起也不是没一点征兆。1995年,杨振宁和当时的夫人杜致礼去汕头大学参加物理学家会议,负责接待的正是翁帆。那时候她还是个大一学生,文文静静的,谁也没多想。
后来杜致礼因病去世,杨振宁一度挺低沉的。那段时间,他跟翁帆的联系反而多了起来。一开始也就是聊聊学术、谈谈生活,但渐渐地,两个人之间的话越说越深。

你知道吗,最让人意外的是杨振宁对再婚这件事的态度。他后来跟翁帆说,如果有一天他先走了,她完全可以再次结婚。这话听起来理性得很,可翁帆那次是真的没忍住眼泪。
当时她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想着:“你要是真在乎我,怎么会说这种话?”但过了些年再回想,她才慢慢明白,这其实是一种更深层的照顾和爱。
杨澜有次采访他们,问得挺直接,说你们当初哪来的勇气面对这么多议论?杨振宁倒是很平静,他说不管现在大家怎么看,再过几十年,这一定会被看作一段美好的浪漫史。

确实,时间是最好的证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怀疑转为祝福,甚至佩服他们的坚持。感情这事,真的不是外人能简单看懂的。
翁帆后来也说,杨振宁不只是她丈夫,更是带她走人生路的人。她讲话的时候语气很稳,能看出是真心话。
而杨振宁那边呢,他也常说,翁帆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说这话时他笑容挺温暖,一点都不像百岁老人。

除了感情生活,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杨振宁在科学上的地位有多高。2000年的时候,《自然》杂志评选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总共才二十多人上榜,他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里面唯一还在世的。
他三十五岁就拿了诺贝尔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但你若觉得这就是他学术的顶峰,那就错了。他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框架,影响深远后来有七个诺贝尔奖都和这个理论有关。
有一位叫丁肇中的物理学家说过,二十世纪的物理学有三个里程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狄拉克的量子力学,还有就是杨振宁的规范场。

可惜那时候他没办法回国。朝鲜战争后美国不让华裔科学家离开,他只好入美籍。但等到2015年,他毅然放弃美国国籍,正式回归中国。两年后,他成为中科院院士。
有些人只关注他的婚姻,却忽略了他的贡献。说实话,有点可惜。
回过头看,他和翁帆能走过二十年,离不开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尽管年龄差距那么大,但他们从没把这些当成障碍。杨振宁常说,他希望在自己还走得动的时候,尽量为翁帆多做一些事,让她以后的路更顺一些。

现在再聊起他们,已经很少有人用惊讶的语气。时间验证了很多东西,也包括爱情。
说到底,感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不是他们,不会完全懂得他们之间的默契和陪伴。但从翁帆带泪的微笑里,从杨振宁坦然的态度中,你能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不需要多言的信任。
人生很长,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的——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