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疯癫洒脱的活佛济公,如今却是轮椅代步的九旬老人,游本昌老师与妻子住进年费超三十万的顶级养老院,物质无忧,却难掩内心深处一道撕裂的伤疤,父子隔阂,成了他晚年最大的心结。
金钱,竟也无法填补亲情的遗憾?
当活佛济公也老了
对于一个将一生都奉献给舞台和镜头的人来说,身体的束缚或许是最大的考验,如今已是鲐背之年的游本昌老师,身体机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衰退,日常出行必须依赖轮椅,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杨慧华,同样也离不开轮椅的辅助。
这与他塑造的经典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个“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看似疯癫却有大智慧的济公,曾是他演艺生涯的巅峰,其表演细节甚至被北京电影学院收录为教学案例。
他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演员”,而是被社会公认为“表演艺术家”,可如今,这位艺术家面临的晚年生活,实在令人唏嘘。
这不9月9日,国际在线文娱发布了一段采访游本昌夫妇的视频,节目中透露,今年年初,游本昌和妻子住进了北京顺义区的一家养老公寓。
他们并非住在寻常的养老机构,而是近期才投入运营的北京一家高端养老社区“玉兰人家”,这里的环境和服务都堪称顶级,全年恒温恒湿供氧,房间里配备了智能寝具和先进的跌倒预警系统。
据估算,他们居住的宽敞套房加上各种服务,每月的开销合计高达数万元,一年的费用轻松超过三十万,这笔不菲的开支,换来的是一种游本昌老师所追求的“尊严”。
他觉得,与其在家里凡事都要依靠子女,不如在养老院里活得更自在,在这里,他们可以和同龄人一起做手指操、玩球、听故事,生活得悠然自得。
然而,这种选择背后,也并非没有一丝复杂的况味,毕竟,金钱可以买来最舒适的物质条件和最专业的照护,却买不来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金钱难补的父子裂痕
游本昌老师,有一子一女,女儿游思涵是一位编剧和制片人,被看作是父亲艺术事业的继承者,近年来,她承担了绝大部分照料父母的责任,并协助打理父亲的演艺事务,父女关系极为亲密。
然而,父子关系却是他心中长久的一道疤,儿子游智超如今也已年过花甲,但在他三岁那年,就被寄养在南京的祖母家,成了一个“留守儿童”,那段童年的分离,造成了父子间一生的隔阂。游智超曾坦言,他很羡慕妹妹能够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
对于这份亏欠,游本昌老师在晚年毫不讳言自己的悔意,他承认没能给予儿子足够的父爱,甚至在如何处理父子关系上感到束手无策,还需要女儿从中出谋划策。
这份亲情上的缺憾,成了他晚年最大的心结,是再多的财富与声望都无法弥补的,住进养老院或许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但那份渴望弥补却又无从下手的遗憾,始终萦绕心头。
面对主持人关于是否适应养老院生活的提问,游本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来回应:“人在哪,哪儿就是家。”他进一步解释,人生就是不断地更换“战场”,而且“战场”随时都在变化。
这句话,几乎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是个大器晚成的典型,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数十年,长期扮演着无人问津的次要角色。
直到52岁,才凭借“济公”一角红遍大江南北。成名后,他爱惜羽毛,不愿过度消费角色,为此拒绝了大量商业邀约,甚至得罪了一些人,一度在荧幕上沉寂。从默默无闻的舞台,到万众瞩目的荧幕,再到因为坚守原则而面临的困境,乃至如今选择养老院这个新环境,他的人生确实在不断转换“战场”。
结语
游本昌老师用自己的选择,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当身体不再自由,当亲情存有缺憾,一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在新的“战场”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与安宁。
他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在现代社会,当家庭结构和养老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时,我们该如何定义晚年的幸福?是子孙绕膝的传统温暖,还是保有个人空间与尊严的自在生活?或许,这没有标准答案,但游本昌老师用他的人生,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生动范本。
本文信源:奔流新闻《力破“儿女不孝”传闻,92岁游本昌回应入住养老院:为追求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