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原创 《一饭封神》,李诞“望菜止馋”,观众嘴替,想吃口饭难

《一饭封神》有些人追这个节目,是为了看那些高超的厨艺,体验烹饪的技艺与火候;而我追这个节目,完全是想看李诞能不能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结果呢?他一整期都只能干瞪眼,我看得都比他还饿。

这种明显的错位感,比任何笑话都要搞笑,同时又有几分让人心酸的无奈。

画面一转,谢霆锋俯身慢慢地嗅着食物的香气,荣叔闭上眼睛,陶醉在味蕾的享受中,Vicky则认真拿着笔记本评分,充满专注。与此同时,镜头转到李诞,他趴在二楼的栏杆上,嘴角不自觉地冒出一抹口水。弹幕瞬间充满了“人间真实”的留言,顿时让我也被触动——谁的职场经历中没有过在年会上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而自己只能默默拍照发朋友圈的时刻呢?

第一期,他向小厨提问:“这个手法叫什么?” 结果被一个“低温慢煮”怼回去,全场顿时哄笑,而他也只能尴尬地笑着。不过,这一笑与他在脱口秀舞台上那种掌控全局的笑容完全不同——仿佛一个被拔掉电池的玩偶,笑容只剩惯性,失去了真正的生气。

到了第二期,氛围紧张得可怕。陈晓卿没来,李诞孤零零地留在二楼,只能在小厨房里四处徘徊。这期节目,李诞几乎成了“话痨”,为了打破尴尬,他只得不断讲冷笑话来缓解气氛。偶尔有个小厨插个话头,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礼貌性的点头。气氛越发沉闷,仿佛空气都凝固了。那一刻,我不禁想起了我在团建时硬要讲段子取暖的情形,尴尬得连脚趾都能挤出三室一厅的空间。

节目组为李诞设定的角色是“嘴替”,但是这个嘴可不是普通的嘴,它只能用来说话,根本不能用来吃东西。就像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只要有贪欲,就会有痛苦。我们看他痛苦,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内心的“贪念”——到底是想看顶级厨艺,还是想看一个倒霉蛋被美食戏弄?

我闺蜜曾经说,李诞就像是外卖App里的红包:看着十分诱人,但点进去后却发现满减门槛高得让人咋舌。我觉得他更像是深夜便利店的“非卖品展示”,明明写着“仅供欣赏”,但你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

如果李诞真能吃上一口饭,他一定会哭着喊:“这也太香了。” 热搜词条立刻就会被刷起来,但节目的格调也瞬间就掉档。制作组精确地把李诞当作调味剂,巧妙地控制着节目中的“烟火气”和“高级感”:多了一分就显得油腻,少了一分又显得空洞冷清。

与《向往的生活》中的黄磊老师不同,他随手就将葱油面塞到李诞手里,李诞吃得就像流浪猫终于找到了家——那才是李诞的正确打开方式。显然,相较于会说笑话,“吃得着”更具治愈力:胃填满了,嘴才会安静。

然而,《一饭封神》并不给李诞这个机会,它将食欲提到天花板,然后让喜剧演员演默剧。这种残酷的反差竟然成为节目最大的话题:热搜里一半是菜,一半是李诞那“望菜止馋”的表情包。

我甚至开始怀疑,节目组是不是骗了李诞,说这是一档美食节目,实际上却是把他当作对照组,借此衬托“专业”二字的闪亮。就像素颜闺蜜陪你去拍摄证件照:她素颜越是显得普通,你就越显得精致,尽管事后你会请她喝奶茶来补偿。

不过,节目外的厨师们私下爆料:李诞收工后,常常拉着他们去吃路边摊,烤串配冰啤,都由他买单。段子随口而出,大家笑得比录影时还要开心。原来,真正的烟火气并不在演播厅,而是在收工后那塑料凳子上。

因此,当我看到弹幕上有人刷“李诞快回脱口秀吧”,我反而不希望他回去。留在这里,成为一个被美食拒绝的倒霉蛋,反倒让我们这些正在减肥的女生找到了共鸣——原来连明星也有吃不到的夜晚。

节目越往后走,它就越像一出“美食楚门秀”:李诞是那个被选中的主角,而我们只是负责围观他遭遇的饥饿。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吃到了那一口饭,节目就会散场,滤镜破碎,我们只能回到自己深夜点外卖的现实。

如果我是节目组,下一季继续饿着他,三位评委轮流夹一筷子喂他,看他先哭还是先笑。毕竟,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而李诞的表情,就是最精彩的下饭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原创 《一饭封神》,李诞“望菜止馋”,观众嘴替,想吃口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