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黄子韬,争议中翻车,专业综艺中遭遇滑铁卢?

当《新说唱 2025》选手北海用“归国四子混得最差”一语击中黄子韬的软肋,恐怕没有人预料到,这位曾凭借直播撒币狂吸2000万粉丝的顶流,会在一档音乐综艺中迎来口碑崩塌的时刻。从直播中“抽豪车”的气吞万象,到节目里因为选手不选自己而黑脸摔麦,黄子韬的每一次口碑波动,都精准地反映了内娱生态的变化与迭代。
一、争议的起点:归国四子的黑红之路
2015年,黄子韬背负着“退团风波”回到国内,恰逢内娱流量1.0时代。当时的他,尽管因为“功夫熊猫”表情包和“我不会轻易狗带”这类魔性言论被群嘲,反而意外走红,成为了典型的“黑红顶流”。尽管专辑销量平平,《谈判官》《热血同行》等剧口碑两极分化,但凭借归国四子的组合效应,他依旧稳居流量顶端。那个时代,黑红一色的艺人,往往能通过话题性延续其流量,成为“正义”的象征。
二、选秀时代:暴躁导师的“真香定律”
2018年,随着选秀浪潮的到来,黄子韬迅速转型为综艺导师。在节目中,他时而暴跳如雷,质问选手:“你们是来玩吗?”时而又泪洒现场,呈现出一个情感丰富、真实不做作的形象,成功吸粉。观众在那个阶段厌倦了完美偶像的形象,更加青睐黄子韬的“情绪化”,把这种直率看作是“真诚”的象征。特别是在《创造营2020》中,他对徐艺洋的特别偏爱一度引发恋情传闻,但因“敢爱敢恨”的形象,他的口碑得以暂时维持。

三、直播时代:从嘴硬到霸总的人设转型
2022年,黄子韬公开了与徐艺洋的恋情,标志着他在公众形象上的一次重大转折。黄子韬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打造“霸总宠妻”的人设,成立卫生巾品牌,直播撒糖互动,还因“那些赚卫生巾黑心钱的人太恶心”而登上热搜。这一波操作恰到好处地踩中了两个风口:短视频平台对“甜宠”内容的热衷以及社会对“白磷型人格”的追捧。数据显示,他的直播曾创下2888万观看量,带货GMV最高达5000万。
四、专业综艺滑铁卢:发疯经济与行业门槛的碰撞
然而,当黄子韬带着自己的“真性情”闯入《新说唱 2025》时,观众的期待转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他做“乐子人”,而是开始要求更高的“专业度”。选手们在节目中直指他“让模仿韩国rapper”,北海更是批评他“没礼貌”,甚至有观众爆料称他在半决赛现场破口大骂:“骂我的人十辈子买不起我一块表”。更尴尬的是,黄子韬淘汰的选手陈一豪凭借《鼻塞》在短视频平台出圈,播放量超3.6万次。这一切都暴露了黄子韬在“情绪输出型艺人”标签下,缺乏专业能力和深度的矛盾。

五、结语:内娱审美升级,纯流量明星的终局

黄子韬的困境,正是内娱审美升级的缩影。在流量1.0时代,“黑红”能变现;在选秀时代,“真实”比人设更具价值;而在短视频时代,“发疯”成了流量的秘密武器。但随着观众对艺人的要求不断升级,从“娱乐性”转向“专业性”和“职业素养”,黄子韬的“人设”最终还是难以支撑他在新环境中的生存。

即使黄子韬在抖音上拥有3700万粉丝,但他在宣布卫生巾品牌后掉粉46万,早已显示出观众对“纯流量”明星的耐心已然消耗殆尽。随着内娱审视标准的愈加严格,那些没有代表作、缺乏专业支撑的艺人,最终都会被时代淘汰。正如他在直播中豪言“明年我还在怎么办”,在《新说唱 2025》的争议中,这句话显得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