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江娱乐网 浩江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先锋 »

原创 《闪光的夏天2》:韩红小课堂是节目唯一看点

近年来,“音乐节”迅速崛起,成为了音综领域的一大新兴赛道。去年的时候,浙江卫视和优酷联合推出了一档名为《闪光的夏天》的音乐节竞演真人秀。当时,节目并没有太多亮点,整体偏传统,冷眼甚至觉得它没什么特别的值得讨论之处。

但今年,《闪光的夏天》迎来了第二季的回归,居然邀请了韩红担任节目总导演兼闪光制作人,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冷眼的注意。在音综中,导师转行做导演的情况很少见,这种新鲜的身份设定,令冷眼充满了好奇。

带着对韩红的敬意和对新一季节目的期待,冷眼开始关注起《闪光的夏天2》这档节目。那么,利用韩红的个人IP做音综,究竟可行吗?

在过去两年,明星个人IP的综艺节目逐渐从小型定制类综艺走向主流,像张颂文的《灿烂的花园》、赵露思的《小小的勇气》、吴克群的《老有意思旅行社》这些节目,都是根据艺人的个人特色和想法打造的整季内容。但从整体来看,明星个人IP综艺多以生活类内容为主,注重呈现真实感、治愈感和流动性,而这种定位常常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然而,像《闪光的夏天》这种注重多导师制的音乐类综艺,其实不太强调明星个人特色。但韩红作为节目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担任导师点评,还全程参与了从歌手选角到歌曲编排和舞台设计的过程。她的全程参与,使得节目无论是选歌还是舞台呈现都充满了她的个人风格和影响力。

从节目的呈现效果来看,韩红无疑是节目的核心灵魂人物。她不仅用“韩红小课堂”带动节目的叙事走向,帮助新声代歌手们在舞台上实现成长,还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韩红对乐队和李允儿合作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的第一版编曲提出严厉批评,直言风格重复、缺乏创意,并现场发火:“不是搞音乐的吗?不是学乐理的吗?自己心里没有节奏吗?”这种犀利的点评让冷眼既紧张又感受到某种“爽感”。

当然,韩红并非仅仅是嘴上指点,她的付出是实实在在的。在第二场演出准备期间,她甚至带着新声代歌手们逐句教学,投入和用心程度,足以证明她作为总导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个空头。

然而,除了韩红的表现,节目其他方面却让冷眼感到有些混乱。节目的主旨本应是“专业主义”,但由于邀请了不少新面孔,观众对这些选手的熟悉程度需要时间。原本冷眼以为节目会依靠音乐本身来打动观众,先通过音乐建立选手们的形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节目一开始便充满了大量真人秀内容,选手们直接开始分组选歌,而这一过程并没有明确的规则或依据,完全是选手自行协商,先到先得。

这一安排导致了冷眼看节目的时候并未能迅速理解节目想要讲述的内容,反而记住了选手们在分组中的小矛盾、情绪波动以及个别表现不佳的情况。节目本应通过音乐展现选手们的特色,却在合作舞台的部分未能找到真正的精彩亮点。

冷眼的分析指出,《闪光的夏天2》可能陷入了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真人秀而真人秀的怪圈。分组合作模式虽然可以展现选手的互动,但由于音乐内容和节目节奏的脱节,反而拖慢了选手们的音乐表现。特别是在首期节目中,选手们的磨合时间被大量浪费在了选歌和分组上,几乎没有时间去真正地思考音乐内容的提升。

在这种压力之下,选手们的音乐创作往往没有太多的个性化表现,而是不断地迎合节目的要求,导致舞台上缺乏更多的闪光点。例如,李允儿和简单对话乐队的合作中,过多的时间用于调音,而钟懿和周震南的合作则显得相互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和传授。

整个节目也并未有效地将真人秀与舞台呈现相结合。许多内容像是独立的片段,缺乏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节目中展示了选手们之间的矛盾和成长故事,但这些故事在舞台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相比之下,像《乘风破浪》中的陈德容,每一次的成长都通过舞台展现出来,让观众看到她的进步和努力,而《闪光的夏天2》则缺乏这样的叙事连贯性。

总的来说,《闪光的夏天2》虽然拥有强大的导师阵容和选手配置,但节目中的内容似乎各自为政,没有找到明确的核心主题。韩红、选手、赛制、真人秀和舞台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节目在落点上显得散乱不清,最终未能打动观众的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浩江娱乐网 » 原创 《闪光的夏天2》:韩红小课堂是节目唯一看点